乌海地处乌兰布和、库布齐两大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之间,从坚决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到雷厉风行打出“七治”组合拳;从星星点点的见缝插绿、能绿尽绿到浓墨重彩的荒山播绿、矿山覆绿……乌海市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美丽嬗变。
做绿色“加法”
86岁的王淑珍已在乌海居住了40年,见证了黄河岸畔从满目黄沙到遍覆绿荫的发展变迁,她饱含深情地说:“环境太美了,咱的城市建设成如今的模样,真是太不容易了。”
近年来,乌海市牢牢坚守生态底线,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了海勃湾至海南城际快速通道绿化、甘德尔山沙坡花草带绿化、黄河库区大坝绿化等多项重点生态工程,形成了乌海湖西岸3000亩防护林带、东岸3万亩环湖生态系统,让绿色“加法”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
如今,乌海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5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了市民诗意生活的写照,无论是建设者、见证者,都感受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
为将黄河打造成造福群众的生态之河、幸福之河,近年来,乌海市充分发挥河长制制度优势,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污染、水安全“五水共治”,因地制宜细化实化“四水四定”举措。今年,乌海市严格落实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指标全部达到自治区目标考核要求;按照黄河保护河道岸线、管控线、引导线的要求,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实施乌尔特沟河道治理工程、卡布其沟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甘德尔山西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构建以黄河为轴线的沿黄生态长廊;深入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100%;实施黄河乌海段堤防达标和河道治理工程、黄河海勃湾滨河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有效提升黄河防洪能力。
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在乌海大地徐徐展开。
做污染“减法”
8月,位于海南区的广纳集团矿山生态公园,高大的渣山被分成若干整齐的小格子,一块块小格子间填充着绿色,原本黑色的渣山已是一派草木繁茂的景象。“以前就羡慕市区人的生活环境好,生活品质高。现在矿区哪有矿区样,满山都是沙蒿、四合木这些绿色植物,都快成旅游景点了。”矿区居民郭文静说。
生态环境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近年来,乌海市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七治”一体推进,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年,乌海市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组,矿山综合治理已完成治理面积2.66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全市25家在产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完成了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计划淘汰的8户焦化、电石、铁合金企业已停产6户;实施运煤通道改道工程和矿区道路修复性养护工程,矿区道路两侧土路口封闭治理工作已完成封闭131个、硬化146个;加快清洁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推广使用,50台氢能源车辆已上线运营,出租汽车清洁能源(燃气)车辆占比达100%;加快推进封闭料棚建设和洗煤企业厂区道路硬化,目前27家企业厂区全部硬化、45家实现部分硬化;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
如今,在乌海的街头巷尾,掩藏不住的绿意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更显苍翠。近年来,乌海市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积极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最大限度降低区域污染。今年截至7月底,乌海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同比升高4个百分点。黄河国控考核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6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类比例为100%,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排污企业水污染物达标率分别为98.7%和97.1%。
做节能“乘法”
“要有抓发展的责任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精准招商引资,科学布局产业,做好延链补链文章。”6月23日,市委书记唐毅在专题调研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建设发展情况时强调。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承担着绿色转型的重任。
曾经过度依赖煤炭资源,造就了乌海市的产业格局,而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乌海市用绿色撬动效能之变,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业经济持续传递出绿色发展的积极信号。
8月13日,在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可降解塑料绿色环保循环产业链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轰鸣交织,工人们干劲十足。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海生介绍,该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单线产能最大的BDO生产工艺和技术,高度耦合煤焦化工、乙炔化工这两个具有明显区域性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以达到补链、延链、强链的目的,实现低附加值化工原料向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转化。
BDO的衍生物PBAT、PBS,是生物降解塑料材料,它们的性能与传统塑料材料相当,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几乎零污染,是理想的传统塑料替代品,该项目的实施,为乌海市尽早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乌海市各产业园,厂房外,洒水车每天都会开过园区的一条条道路;厂房内,一台台设备陆续完成环保改造,企业技术人员“紧盯”排污设备的“一举一动”,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托绿色智造,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和深度利用……心怀“国之大者”,乌海正阔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