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沙地治理修复生态

来源:新华社时间:2022年08月22日编辑:孟凡
导读: 十多年前,呼伦贝尔大草原曾为土地沙化所困,一度失去水丰草美的本色。近年来,随着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项目不断推进,草原生态正变得越来越好。

近期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一片碧绿,一派“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之景。


十多年前,呼伦贝尔大草原曾为土地沙化所困,一度失去水丰草美的本色。近年来,随着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项目不断推进,草原生态正变得越来越好。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第四大沙地。过去,驱车走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时不时能看到绿绿的草原被沙子割开,留下一道道黄色“瘢痕”。


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显示,呼伦贝尔沙地约五分之一分布于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在村屯、公路附近等风蚀坑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采用牛羊粪肥填埋的治沙方式。造林所需的粪肥主要来自牧民牛羊圈粪便,此举既帮牧民清理了圈底,填埋到沙坑中的粪肥又提高了土壤肥力。


经过治理,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伊敏河东岸沙地治理区栽植的樟子松已经形成防风固沙林带,流动沙地被植被覆盖,覆盖率达60%,转化为固定沙地。鄂温克族自治旗由北向南贯通中部的沙带上群团状分布的沙地樟子松已填充成林,全旗防沙治沙呈现出整体好转局面。


据鄂温克族自治旗林草局统计,2019年以来,鄂温克族自治旗共计完成草原生态修复逾52万亩,项目区草地植被逐步恢复,植被盖度由原来的35%提高到60%以上。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