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以生态保护之“力” 谋绿色发展之“变”

来源:包头日报时间:2022年08月04日编辑:刘旭
导读: 逐“绿”前行,九原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拓展绿色发展的“生态路径”,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用日积月累增绿护绿的潜功,造就青山叠翠、江山如画的显功,全力打造绿色九原、生态九原。

盛夏的8月,放眼包头市九原大地,一幅绿色的画卷赫然呈现。阴山之巅巍然屹立、黄河之水温情流淌、城市街道干净整洁,乡村处处文雅别致,行走在九原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给忙碌的人们送去满目绿色、丝丝清新。


逐“绿”前行,九原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拓展绿色发展的“生态路径”,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用日积月累增绿护绿的潜功,造就青山叠翠、江山如画的显功,全力打造绿色九原、生态九原。


添绿增金 厚植生态优势


这几天,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阿贵沟嘎查牧民赵腾飞的340亩林地迎来成熟季,开启了摘果增收的幸福模式。


很难想象,眼前这片绿油油的果林,十年前还是一片光秃秃的流动沙梁。如今,万亩生态林和经济林不仅涵养了水源,还挡住了风沙。


林业增绿、果业增收,绿树环绕、林果飘香的美景在这里呈现,绿水青山的“变金术”在这里成功实施。


近年来,九原区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构筑“绿色谱系”、积累“绿色动能”。


今年上半年,九原区达标天数为143天,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天;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1.7%,较上年同期提高2.9%;


总投资325万元的九原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人工造林0.5万亩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完成,目前完成播种造林4491亩,人工植苗造林509亩;


九原区大青山南坡绿化一、二期及G6高速公路和110国道绿化后期养护工程已全面开启养护任务;


在昭君岛片区西部实施2950亩退耕还湿工程,现已与各相关村协商并签订协议,实施退耕面积2760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九原区厚重书写下的“生态答卷”令人欣喜。


此外,九原区从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入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打出铁腕治污“组合拳”。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有力有序推进海平面1.5万吨/年甲酸钙和8.5万吨/年甲酸钠联产项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积极跟进四道沙河流域沃土壕段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持续开展净土保卫战,推动包头市崇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粉煤灰砌块生产线项目和包头市九原区昆都仑河道历史遗留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地综合治理项目……


“守护好九原大地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对我们来讲,既是崇高使命也是必尽责任。”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九原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九原区将继续以务实有力的举措和行动,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全力守好“绿色家底”。


借绿生金 打造绿色基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良好的生态,就要发展绿色产业。九原的绿色,不仅绵延在绿水青山上,更浸透在农牧业的每一步发展上。


九原区将农牧业作为“安区之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聚焦优势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区域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发展“菜乳肉渔”优势产业和农畜食品加工基地。


在新胜村广恒农民合作社500多亩的土地上,西瓜大棚集中连片,整齐排列,棚内绿意盎然,荡漾起无限生机。


第一批麒麟瓜的果径已有10公分左右。据广恒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李旺荣介绍,麒麟西瓜是近年来兴起的优质西瓜品种,口感上佳,市场价格和种植效益都远高于普通西瓜。台州瓜农占有全国麒麟西瓜市场的70%以上。而九原区拥有适宜的气候、优质的土地、便利的交通等适合麒麟西瓜种植的自然资源。为此,九原区政府与台州商会合作,计划总投资2.5亿元,分3年建设万亩麒麟西瓜生产基地,以哈业胡同镇新胜村为核心区逐步向周边拓展。


眼下,走进包头市久元牧业有限公司,高标准的封闭式泌乳牛舍宽敞整洁,全封闭自动挤奶系统安全高效,全智能自动饲喂犊牛舍犹如一个个小别墅整齐地排列着……科技范儿和生态范儿十足,令人眼前一亮。作为九原区现代牧业产业链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久元牧业牧场是包头地区唯一一家伊利公司认证的A类牧场,养殖占地338亩,现奶牛存栏总数3600余头,日产奶量40多吨,公司与伊利公司签订了生鲜乳收购合同,年产鲜奶15000吨。


九原区农牧局畜牧股股长董耀飞介绍,下一步,九原区要把产业振兴和生态保护相结合,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打造现代牧业,有效实现替抗减抗,助推养殖业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建基地、强龙头、创品牌,在“绿色、有机、高端”上做文章,如今的九原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今年上半年,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实现产值26.9亿元,同比增长9.53%,粮食生产任务全部落实,畜牧业生产势头良好,果蔬生产量效齐升,为推动乡村振兴夯实了坚实基础。


大美九原,绿色沃土。九原区农牧业产业化凭着一股跨越发展的韧劲,砥砺前行,惊喜不断。


守绿换金 旅游持续升温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奔流不息的黄河,让九原有了绿色发展的依托。在沿黄经济带上,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正成为全区沿黄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九原区哈林格尔镇新河村毗邻黄河湿地景观大道,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当地引导农民转型做起了农家乐,并逐步形成“气候”。观景、吃鱼、采摘……“土味”旅游为当地农民带来新的致富门路。


临近周末,中午12点刚过,新河村刘祥鱼馆厨房里沸腾着的两大锅鱼,飘出香味。“已经坐满五六桌,还有客人打电话说正在路上。”老板刘祥在灶边忙碌着,难掩喜悦。


“好日子得益于好规划。”刘祥说,路修好了,环境美了,游客才能进来,也愿意进来。农家乐兴起不仅让村民们有了营生,更有了生活的奔头。


近年来,新河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围绕观光旅游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特别是黄河谣的建成开放更是为周边农家乐“增粉”不少,黄河旅游现在已经成为包头市热门的旅游线路之一。


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九原区编制《内蒙古包头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小白河片区规划设计》,成功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组建成立九原区黄河湿地管护中心,累计完成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退耕还湿1330亩。黄河流经九原区的35公里沿岸的湿地自然生态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依托沿黄景观道、昭君渡口、黄河湿地等资源要素,九原区着力建设了梅力更自然生态风景区等沿黄生态旅游风景道。目前已有3A级景区1处,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8家。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机遇,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农牧业中心负责人表示,“以黄河文化为依托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黄河文化互促共进、双重共赢,这才是打造沿黄游的真正意义。今后我们打算利用农民现有的发展方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新产业,并将采摘绿色瓜果蔬菜和沿黄的黄河谣、渔家乐紧密结合,互相带动发展。”


近年来,九原区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从改善硬件条件、丰富产品业态、出台刺激政策、转变营销策略等方面入手,千方百计加快旅游业回暖复苏,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美景”变成了“钱景”,让人们感受到九原山水不仅“颜如玉”且有“黄金屋”。


蓝天白云,是民之所愿;清水绿岸,是民之所盼;鸟语花香,是民之所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庄严承诺,体现着九原区在追求绿色发展过程中强烈的责任担当。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