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荒山变青山 青山变金山

来源:包头日报时间:2022年07月13日编辑:刘旭
导读: 近10年来,包头市累计实施国家林草重点工程598.7万亩,实施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工程35.3万亩,完成退耕还湿1300多亩,新建碳汇示范林8000亩,森林、草原、湿地、城市绿地年固碳总量达706万吨。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现了“双提高”,漠化、沙化土地实现了“双减少”。

近10年来,包头市累计实施国家林草重点工程598.7万亩,实施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工程35.3万亩,完成退耕还湿1300多亩,新建碳汇示范林8000亩,森林、草原、湿地、城市绿地年固碳总量达706万吨。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现了“双提高”,漠化、沙化土地实现了“双减少”。


漫步在夏日的大青山,一处处深深浅浅的绿,勾勒着大青山层层叠叠的美。


在大青山南坡绿化生态修复工程笸箩铺项目区,养护工人们正在为今年新栽种的苗木修缮水圈、清除杂草。今年,笸箩铺项目区又新增了5万多株苗木。从高处放眼望去,集中连片的林地尽收眼底,满眼翠色令人心旷神怡。


大青山南坡绿化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区副经理孟建平介绍说:“整个项目区目前共有300万株绿植。近年来,包头市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很多年没有见过的候鸟、野生动物在项目区又重新出现了。”


大青山南坡青山区段东西总长23.5公里,南北平均宽3公里,是包头市北部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上世纪近30年的挖掘、采伐,10年前的这里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经过多年的努力,包头市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生态恢复及保护之路,2013年以来,大青山南坡共新增绿化面积10.5万亩,并通过引黄河水上山等措施对原有绿化成果进行了高标准养护和提档升级。


青山区农牧局副局长王天理说:“我们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大青山南坡林木不断提质增量,碳汇能力持续增强。”


朝着无山不绿、无村不美、无水不清、无路不荫的目标,包头市还坚持大绿化、大生态理念,山区平原一起动、城市乡村齐推进,对868个乡村进行了绿化美化,对1433.7公里各类公路进行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走进土右旗海子乡二十四顷地村,主干街道两侧绿树成荫,背街小巷花草成行。今年春季刚补植补造的苗木也都长出了一捧捧嫩叶。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公园广场、村庄周围,处处都能感受到乡村绿化美化的成果。村民李露说:“村子越来越漂亮,出门就能看见绿色。环境好了,人们的心情自然也越来越好。”


今年,海子乡共对土质较好的33个自然村开展了绿化工作,根据土地质量等实际情况栽种杨柳树、果树等7万多株苗木,目前已完成绿化面积300多亩。


海子乡党委书记贾刚说:“我们计划用3-4年的时间,栽15万-20万棵树,同时打造一批生态村,对海子乡的生态建设、农田保护、环境改善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包头市还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林草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


在土右旗沟门镇后湾村彦刚苗木农民合作社,社长张彦刚正带着农户们对经济林进行养护。张彦刚说:“经济林在绿化荒山荒滩的同时,还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合作社每户每年可增收5万元以上。”


从一开始的8亩旱地到如今的1500亩经济林,从一人单干到带动20多家农户加入合作社,这片经济林的故事也是我市经济林发展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包头市共新增经济林10万亩,5家民营绿化和林产品企业被评为国家、自治区级林业龙头企业。


为了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近10年来,包头市累计实施国家林草重点工程598.7万亩,实施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工程35.3万亩,完成退耕还湿1300多亩,新建碳汇示范林8000亩,森林、草原、湿地、城市绿地年固碳总量达706万吨。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实现了“双提高”,漠化、沙化土地实现了“双减少”,绿色正逐步成为包头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