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马鞍山林场,万物生长迎着太阳。举目远望,数千顷林海绿涛滚滚,丛林掩映间,蜂群采蜜忙,林菌也悄悄冒了尖……绿水青山、产业兴旺,马鞍山林场在几代务林人的不懈奋斗下焕发着无限生机。
抬头是挺拔的松柏、低头是松针落叶,清晨的马鞍山林场极为幽静,护林员王一凡早早开始了一天的防火巡查工作。他身穿迷彩服,在崎岖不平的山林间行走如履平地,时而捡拾林间的垃圾,时而俯身察看树木是否有虫害。王一凡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已过高火险期,但我们丝毫没有放松警惕,森林防灭火永远是护林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制止偷盗树木到森林防火、病虫害监测,护林员的工作繁杂琐碎又件件重要,容不得丝毫懈怠。走遍了林场角角落落的王一凡,对每一片林地的林木种类、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等状况都了然于胸,他告诉记者,每年森林防灭火高火险期内,护林员都会放弃节假日,一刻都不离岗。
“护林苦不苦?”“苦,但这活儿总要有人干。”王一凡说,在马鞍山林场,和他一样的护林员有30多人。2019年7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山林区,察看林木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护林员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家庭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护林员说,建设祖国北方和首都生态安全屏障是战略性的任务,是我们要世世代代做下去的事情。“有了总书记的鼓励,我们的干劲更足了。”回忆起当天的情景,王一凡黝黑的脸上难掩激动之情。
三年来,马鞍山林场在造林绿化过程中严把整地、选苗、栽植和管护四道关口,共完成各类项目造林6883.2亩,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共防治森林小蠹虫80500亩,建设防火隔离带2174延长米,修建防火道33905延长米……“除了低产低效林的补植补造,我们还大力发展了林下经济产业和旅游业,现在生态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了,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王一凡是林场变化的见证者,更是林场变化的参与者。作为一名“林二代”,从小就跟着父亲翻山越岭,父亲对林业工作的热爱埋进了他的心里,2003年退伍的王一凡,脱下军装,决心用双脚丈量着父亲用一生守护过的地方。马鞍山林场始建于1962年,老一辈林场人与荒山为伴,和种树结缘,日复一日,用汗水染绿了荒山。“小时候进入林场的路千沟万壑,交通十分不便,老一辈人背着一棵棵树苗上山,挖坑、栽种,才让昔日的荒山变成如今的绿海,作为‘林二代’,更要守护好这绿水青山。”王一凡说,现如今,马鞍山林场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质量明显提升,人工造林面积达到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8%。
眼下季夏时节,满山翠绿,完成林区巡护的王一凡喜欢在山顶远眺,一棵棵绿植,是赤峰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也是几代以山为家、与林为伴的务林人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见证。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