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波介绍,自麋鹿家族落户白石头沟以来,通过利用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密切跟踪监测,实时掌握野放麋鹿种群的健康状况。结果显示,麋鹿种群在新环境下安全度过了秋冬春三季,适应高寒气候环境并已成功繁衍后代,标志着我国麋鹿放归取得阶段性成果。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以边缘物种群落为代表的山地森林和珍稀濒危物种。第一代大青山麋鹿种群繁衍成功,不仅丰富了内蒙古的生物多样性,也进一步印证了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优势及绿色发展潜力。积极发展人工繁育种群并科学开展野外种群重建是恢复保护濒危物种的有效途径。”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工作人员表示。
5月21日,有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市乌素图沟深处拍摄到一只未知名动物,经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动物学会原理事长杨贵生鉴别,确定该动物为中华斑羚。
中华斑羚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物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工作人员表示,因其常在密林间的陡峭崖坡出没、皮毛颜色与生活环境中的岩石接近、隐蔽性强、对外界警惕性高、动作敏捷,不易拍到。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阴山山脉中段,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生物多样性分布区。目前,保护区内有近1100种高等植物、近2000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
抬头远望,白石头沟生态保护区起伏的山上长满了生态林、灌木、绿草,一场雨水过后,各种植被显得更为苍翠。眼下呼和浩特的夏意正浓,大青山更是满目美景,无论是远看层林尽染的山峰,还是近看欢快悠闲的麋鹿,都在向人们昭示着大青山的勃勃生机,而这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是几十年来一批批生态建设者追求的“青山梦”。
内蒙古如何实现生态建设?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麋鹿的保护就是最生动的实例。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