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将对25株古树名木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复壮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时间:2022年06月17日编辑:张雅娟
导读: 按照2022年度市本级古树名木保护预算安排,今年,市林草局计划对城镇周边地区长势弱、环境差,急需保护的25株古树开展抢救性保护与复壮工作。

记者昨日获悉,根据《呼和浩特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和《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内容规定,市林草局将对林草部门管辖的29株二级古树、80株三级古树实施保护与复壮工程。按照2022年度市本级古树名木保护预算安排,今年,市林草局计划对城镇周边地区长势弱、环境差,急需保护的25株古树开展抢救性保护与复壮工作。


据2018年自治区古树名木普查结果显示,呼市地区共有散生古树157株,古树群10处(有古树14098株)。按树种划分,共有12科20属,以杨树、榆树、松柏、杏树居多;按树龄划分,有一级古树18株(500年以上),二级古树37株(300年—499年),其余为三级古树(100年—299年),主要分布在庙宇、古建筑、村落、民居、山区等地。在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首府城市,这些古树名木的留存,更显得弥足珍贵。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古树名木。针对古树名木普查中发现和群众反映的古树生长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对45株急需保护的古树,采取树干涂白、农药喷洒、农药埋施、树干注药、树干疗伤等措施,开展了古树病虫害防治工程;针对“城中村”拆迁改造和整村移民后生长在废墟中的古树,采取清除渣土、设立围栏、落实养护责任等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对回民区一间房村、新城区保合少镇古路板村、新城区毫沁营镇乌兰不浪村等地的4株古树设立围栏,实施综合保护工程。依托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建立了全市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古树名木分级保护和管理。对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和片区护林员进行手持终端App应用培训,对一级古树和古树群推行“养护责任单位+护林员”双重管理机制,每月以图文形式对古树生长状况进行上报回传,更加高效快捷地完成外业信息采集任务。同时,利用管理系统将排查到的树体倾倒、腐朽、枯枝、病虫害等问题及时上报,管理部门针对问题及时组织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抢救。此外,对古树名木设立“二维码身份证”,重新挂牌,实现“一树一码”管理,通过手机扫码获取古树的树龄、树高、位置及习性、历史人文等详细信息。实施一级古树保护工程。按照“一树一策”原则,制定《呼和浩特市一级古树保护方案》,对全市18株一级古树实施装避雷针、支撑、封堵树洞、新建树池、护栏、透气铺装、枯朽枝干处理、根部保护、地表土壤处理、有机肥复壮、叶面进行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保护措施。


据市林草局古树名木保护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开展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将结合25株古树生长及环境现状,实施有效的复壮技术措施。具体为∶对影响古树生长的原有树池、地面铺装等设施的拆除工程;对古树实施修建树池、安装护栏、树干支撑、回填种植土、安装避雷针等设施的保护工程;对古树实施土壤疏松、根部种植、枯枝处理、树干脱皮防腐处理、封堵树洞、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复壮工程。


该项目的示范建设,将唤起和带动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确保重点古树的生息繁衍得到保障,为子孙后代留存下珍贵的自然、历史和文化遗产,同时也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造条件。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