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来源:通辽日报时间:2022年06月17日编辑:张雅娟
导读: 作为通辽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战场”,科左后旗举全旗之力向沙地“宣战”,通过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禁垦禁牧等举措,将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7%提高到现在的21%。

2022年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际主题为“携手抗旱共同成长”,我国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运共同体”。


在这样一个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记者专程来到科左后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感受“携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运共同体”先行地区发生的变化。


“今年端午节假期把我们忙坏了,环境好了,我们这里快变成旅游区了,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游玩,防火任务艰巨啊!”说起这里的变化,负责人李兵感受很深。


“以前这里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沙丘,除了我们这些种树的人以外,几乎一个活物都见不着。”护林员郭力回忆起项目区十年前的样子……


走在项目区,翠绿的树林,湛蓝的水面,不时能听到各种鸟儿的歌声,人在其中仿佛置身森林之中,只有脚下供人车通行的“土道”隐约露出的沙子,才能证明郭力所言非虚。


作为通辽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战场”,科左后旗举全旗之力向沙地“宣战”,通过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禁垦禁牧等举措,将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7%提高到现在的21%,不但扭转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还成功“反击”实现绿进沙退,逐步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谐共生的立体生态空间,不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受了益,还吸引来不少新朋友。


“现在这里的野生动物特别多,前两天我们给树浇水的时候不小心把獾子的洞淹了,大獾子叼着一只小崽跑出来,正好被我看到了!”作为项目区变化的见证人,郭力不但精心照料着他和乡亲们亲手栽种的树木,还时刻关注着生态环境的变化。“我们平时巡护的时候经常能见到野生动物,狍子、狐狸、獾子、天鹅、苍鹭……种类多到数不过来!”老郭的话虽有些夸张,但绝不是毫无根据地吹嘘。


2021年,项目区里安装了红外相机,用来监测野生动物活动情况,郭力主动承担起监测员的重任。平日里,他一边干活儿一边留意野生动物的踪迹,细心地做好标记;回到宿舍也不闲着,梳理各种动物的脚印、粪便所在的点位,分析研判它们的活动路线。做好这些基础调研后,老郭再把红外相机放置在最佳拍摄位置,每隔一个星期去取一次内存卡,将拍摄到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整理归类存到电脑里。


“让我干活儿行,整这些东西,我就是个门外汉,整起来挺费劲。虽然吃辛苦,但是真拍到野生动物照片和视频的时候,那种高兴劲啥也比不了!”在郭力的努力下,项目区里的野生动物影像资料越来越多,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这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不少动物不但在这里安了家,还繁衍后代形成了“大家族”。


看到动物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享受惬意生活的影像,记者感受到“携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运共同体”所带来的美好,我们期待这样的美好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无限放大……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