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始终牢记“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嘱托,切实增强政治站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实施一系列保护治理措施,探索草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恢复改善。
坚持制度先行为绿色发展护航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谋划设计,先后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利用建设促进全盟草原生态持续好转的实施意见》《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90多个制度性文件,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生态管理逐步迈入了规范化轨道。探索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旗县市(区)党委书记抓生态建设述职制度》及约谈问责制度,编制完成草原、森林等资源资产负债表,在全区率先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任期考核制度,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推动林草生态保护建设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制度建设重在执行和落实。以生态功能区、敏感区、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为重点,将盟域面积的64.18%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强化打草场保护管理,全面推行留茬、留籽带等各项保护措施,有效遏制了商业化掠夺性经营;建立草牧场流转服务平台,规范草牧场流转;推进“全盟大数据森林草原生态监测监控平台”项目建设,着力提高监管效能;加强执法监管,通过处罚、约谈、追责、移送司法机关以及典型案例通报、曝光等手段,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和“组合拳式”综合执法,使破坏草原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擦亮生态发展底色
锡林郭勒盟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把改善空气质量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等综合整治行动,加大散煤治理和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加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大气环境突出问题。2021年,全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6.7%,细颗粒物(PM2.5)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三年居全区第一。
与此同时,把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一条红线,切实打好河湖水质改善、饮用水安全保护、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等关键战役,积极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治理,促进全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4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无劣Ⅴ类水体,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滦河多伦段案例入选全区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5%以上,旗县(区)污水处理率已达到85%以上。全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0%,全盟水生态环境安全进一步巩固。
锡林郭勒盟还把有效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作为一条底线,深入开展土壤污染详查,稳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加强土壤污染源监管。“十三五”期间,全盟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无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重视土壤、保护土壤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保护治理并行筑起“绿色长城”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自然修复和工程治理相结合,遵循植被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重点治理重度退化草原区,提前干预中度和轻度退化草原区,以科学的态度修复治理退化沙化草原,草原生态治理成效明显。
2000年以来,我盟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补奖、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造林补贴等项目,以“六个百万亩”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退化草原、两大沙地、四个水系等重点区域修复治理,累计完成草原建设面积2200万亩、林业建设面积2010万亩。累计治理浑善达克沙地1382万亩,基本形成沙地南缘长420公里,宽1至10公里,横跨5个旗县的生态防护体系。全盟流动、半流动沙地面积缩减到710万亩,较2000年减少1058万亩。森林覆被率从上世纪末的10%左右提高到19.8%,最南缘的多伦县林草综合植被盖度由20年前的30%提高到80%。
坚持“绿则存、不绿则退”,全面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021年,锡林郭勒全盟在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累计投入资金15.51亿元,超过“十三五”期间总投入的80%;完成地质环境治理面积55.38平方公里,达到“十三五”期间治理总面积的50%。实施中央和盟级财政立项支持的历史遗留无主废弃采坑治理项目20个,治理面积40平方公里,超过了“十三五”期间的总和。制定出台了《锡林郭勒盟绿色矿山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指引》,对绿色矿山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累计有8家矿山通过自然资源部遴选列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库。
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环境保护
锡林郭勒盟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牧民增收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针对牲畜头数常年居高不下,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简单粗放的情况,我盟加快调整畜牧业结构,大力推进“减羊增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减羊增牛”取得实效,让负载的草原得以休养生息,锡林郭勒盟认真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将全盟2.7亿亩草场纳入政策范围,划定草畜平衡区2.2亿亩、禁牧区0.5亿亩,草畜平衡奖励和禁牧补助均比第一轮提高。实行政策落实与补奖资金发放挂钩机制,实现禁牧区“零放牧”、平衡区不超载。在引导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同时,着力抓好龙头企业培育、畜产品加工水平提档、育肥业发展、优势品牌打造、新业态销售网络建设、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等工作,推动传统粗放式畜牧业向绿色高质量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减畜不减收、增绿不增负。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织全盟发电企业重点排放单位进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圆满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履约率100%,与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并列全区第一。完成重点排放单位2018—202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编制完成2019、2020年度锡林郭勒盟温室气体清单总报告及分报告,编制印发《锡林郭勒盟“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围绕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目标,组织编制完成了我盟碳达峰方案初稿。推选多伦县白音部落景区降碳环保旅游景区改造项目、镶黄旗新宝拉格镇满都拉社区低碳试点项目、锡林浩特市巴彦查干街道锡林社区低碳社区试点项目等6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低碳试点项目库。
生态环境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主攻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文化旅游业三大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我盟还作出了郑重承诺:不再在草原开口子新上矿山开发项目,不再在草原核心区规划建设风电、光伏项目,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努力从根本上减轻日益趋紧的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促进永续协调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锡林郭勒盟将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重点实施生态环境七大专项行动(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专项行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创建专项行动、固体废物领域环境管理提升年专项行动、重点流域常态化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污染源监测监控感知端建设专项行动、生态环境托管服务试点专项行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水平提升专项行动)。
总之,我们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锡林郭勒,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