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正是绿化好时节,科左后旗阿古拉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区里,一棵棵青翠的樟子松傲立风中,让贫瘠的沙土地变得生机盎然。
科尔沁沙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家级工程,是我市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我市有史以来单体投入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布局退化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土地沙化生态治理修复、地下水超采治理修复三个单元,通过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使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科左后旗该项目总建设规模为153.11万亩,按照“一核、九区、四点”的总体布局,即以阿古拉镇为核心区,努古斯台镇、茂道吐苏木、甘旗卡镇、巴胡塔苏木、阿都沁苏木、吉尔嘎朗镇、朝鲁吐镇、巴彦毛都苏木和海鲁吐镇为九个治理区,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双合尔湿地自然保护区、乌旦塔拉自然保护区和胡力斯台淖尔湿地保护区这四个点为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其他苏木镇场以严重沙化土地治理和封沙育林育草为主,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生态空间新格局。
工程计划修复治理沙化草原48.5万亩、综合修复沙化土地94.91万亩,对原沙地治理项目区进行巩固提升,同时推行最严格的禁垦禁牧措施,巩固建设成果。
好规划想要落地,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过去,大风、缺水、流沙,是许多栽种在沙地中的小树苗难以跨过的“坎儿”,这也是在沙地中种树成活率不到50%的主要原因。
“咱们这个项目区里的树,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栽种就保活!”放出这番豪言的是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林业正高级工程师朝克吐。“我们根据科尔沁沙地沙土蒸发量大又快,而且风速等级高等气候和立地条件因素,研究出来‘深栽浅埋’等一系列造林新技术,在沙地里种树的成活率提高了很多。”
“深栽浅埋”就是用机械在沙地里挖一个近1米深的坑,将樟子松树苗栽种到坑内,回填40—50厘米的土,让树苗在近半米深的坑中占据抵抗风沙干旱的有力条件。
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经实际数据分析,采用“深栽浅埋”这种樟子松造林新技术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提高到90%以上,且苗木长势旺盛,亩均节省成本963.5元,还可免去补植、补造过程,减少50%的浇水次数,节省水资源55.8%。
看着科左后旗大地由黄变绿,与风沙博弈了30多年的朝克吐脸上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站在项目区的小山坡上,眼前火热的造林现场与远处重披绿装的双合尔山错落交织融为一体——人,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立体化生态格局中;绿水青山,在人的血脉中……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