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发展节水农业 向科技要效益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时间:2022年04月25日编辑:韩利悦
导读: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紧紧扭住“水”这条命脉,通过建设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聚力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等措施,致力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向科技要效益,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紧紧扭住“水”这条命脉,通过建设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聚力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等措施,致力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向科技要效益,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工程节水——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推广移动式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可实现‘三节三省’,即节水、节肥、节药,省工、省时、省力。”近日,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杰向记者介绍道,“这套设备用柴油机作动力,可直接利用水渠、池塘、排水沟等进行农田灌溉,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可节水50%、省工50%,节约化肥、农药各30%,增产15%,提高产值15%。”据悉,今年,杭锦后旗计划在全旗推广可移动式黄河水直滤设备300台。

  

推广移动式黄河水直滤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仅是巴彦淖尔市农业节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基础,主要通过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和管理措施的综合应用,有序推进控水降耗,实现水资源节约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活之要,巴彦淖尔市作为农业大市,可以说没有水利就没有“塞外粮仓”。节水农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等粗放用水方式,提高了巴彦淖尔全市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农民用水理念也逐渐从“要我节水”变为“我要节水”,农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据悉,2018年~2021年,巴彦淖尔市农业方面累计节水5.03亿立方米。其中,2021年巴彦淖尔全市实现农田节水0.68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7年的0.42提高到0.467。农业节约用水已成为巴彦淖尔市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要举措。


农艺节水——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这几天,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棋盘村万亩节水农业示范园区正在加紧施工。目前,铺设管网、设备安装等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4月底投入使用。

  

今年,临河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础上,投资900万元建设干召庙镇棋盘村万亩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3万亩,共新建39个机电井房,铺设输水管道80.67公里,以推广“四控”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为重点,实现农作物节水、节肥和优质高产多赢,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棋盘村党支部书记吕志明告诉记者:“新技术把肥和水一次性统一运到作物根部。我们算了一笔账,使用这项新技术每亩可节省水费20元左右,全村1万多亩耕地,可节省水费20多万元,肥料使用量也可减少20%~30%,可以说,新技术让农业即节本又增效。”

  

据悉,巴彦淖尔市按照“节水技术先进、产业优势突出、综合效益明显”的建设目标,投资4800万元,在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杭锦后旗、磴口县5个旗县区新建7个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建成后,将实现节水技术应用率100%、“四控”技术全覆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势特色农作物灌溉技术集成体系。

  

据巴彦淖尔市绿统办粮油果蔬产业发展科负责人介绍,7个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规划面积20万亩,全部投入使用后,可实现节水0.26亿立方米,辐射带动巴彦淖尔全市100万亩高效农业节水,同时也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助力巴彦淖尔市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