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这是鄂尔多斯草原带给人的幽美印象。如今,这片广袤草原不仅“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深处也已飘来阵阵书卷香。
今后5年,内蒙古规划完成林业生态建设5000万亩、草原生态建设750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至23.5%,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大考,内蒙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千里草原各族儿女坚定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策马扬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不仅推动着内蒙古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
近年来,内蒙古立足耕地面积大、人口较少、冬季寒冷、水资源短缺、土壤相对贫瘠等特点,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聚焦高效节水灌溉、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农民为主体,杜绝“撒胡椒面”的建设模式,最大程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在西乌珠穆沁草原夏日的傍晚,骑一匹枣红色的小马悠闲漫步在草原上甚是悠哉。忽而已冬,寒风凛冽,也只能躲在棉袄里来去匆匆。冬天大约就是这个样子,一个天气晴朗,没有寒风的日子,显得格外珍贵。冬天冻住了时光,留给了人们慢慢欣赏风景的空闲心情。
入冬以来,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迎来3万多只身披赤黄褐色“彩衣”的赤麻鸭,它们或停留在湖边滩涂栖息觅食,或展翅腾飞翱翔天空,又或飘然河面嬉戏,这群五彩斑斓的“精灵”让冬季寒冷静默的萨拉乌苏河充满了勃勃生机,美不胜收。
昨天,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八角南路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冒着严寒桶前值守,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昨天,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记者获悉,长江流域2020年首次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