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风雨兼程铸华章 继往开来谱新篇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时间:2022年10月19日编辑:张雅娟
导读: 全旗上下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伟大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拉特后旗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进,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全旗上下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伟大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经济总量快速攀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党十八大以来,乌拉特后旗本着“新型工业强旗、绿色农业固旗、旅游文化活旗、绿化净化美旗”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整体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3.11亿元,增长5.5%,年均递增4.8%,人均GDP实现175183元,高居全市第一位、全区第五位、全国第八位。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全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22.3%,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位,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年均递增6.7%;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975元,稳居全市前列。


产业调整进程加快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拉特后旗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工业主导,一产、三产共同发力的局面。第一产业不断壮大。大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启动建设万亩优质牧草连片种植基地、万亩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园区,全面推行土地流转、种植业托管,为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奠定扎实基础。实施二狼山白绒山羊、蒙古马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英格苏、金草原、兴然牧业等龙头企业落户乌拉特后旗,带动戈壁红驼、胡羊、奶牛、肉牛等特色畜牧业搭上“产业化快车”。金草原“1+3”、英格苏“托驼所”与农牧民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2021年,全旗农牧业总产值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4.9%。年均递增8.9%。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先后引进了国内知名上市企业落户我旗投资开发矿山资源,工业经济开始走上了一条以采、选、冶一体化建设为模式的资源开发转化发展轨道。同时,全旗上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资源环境约束紧的实际困难,充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提高有色金属资源开发的附加值,实现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下了基础。第三产业不断发力。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英雄路、事迹馆、文博园等文旅产业串点成线,电商、物流、金融等乘网而上、因网而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6个,到位资金91.82亿元。经过不懈努力,全旗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旗域经济实现了由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再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2021年全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6.1:76.9:17.0。


工业优势不断凸显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各类经济成分的企业竞相成长。企业所有制呈现多元化发展、多极支撑的局面,工业支柱更趋多元,紫金、飞尚、西部铜业等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黑猫、国城、聚光等一批现代煤化工、硫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速聚集。4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有序、支撑有力。黑猫一期及铁路专用线、陶勒盖金矿、三英宏业二期建成投运,黑猫二期、国城硫钛铁、广恒锌焙砂等项目加快建设,紫金、飞尚、聚光等技改项目投产达效。华峰氧化锌重组运营,齐华矿业复工复产取得实质性进展。新能源基地蓄势待发,编制完成“低碳园区”总体规划。上海庙特高压160万千瓦、京能20万千瓦、国电10万千瓦、国华5万千瓦、天风3万千瓦等风电项目进展顺利。2021年,引进黑猫化工、聚光硅业、内蒙古三英宏业环保科技公司等较大规模企业,快速拉动全旗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工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04.95亿元,增长50.1%,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7.8%;实现税收收入7.1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16.1亿元,年均递增长8.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20.5亿元,年均递增7.4%。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力


贸易流通日趋繁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拉特后旗依托富有的矿山资源优势,大开山门,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借助外力,走工业化路子,引进有色金属冶炼、风电、太阳能电力、畜牧养殖、农业科技等企业。旗党代会确定的160项重点任务全面铺开,农区“个十百千万”引领乡村振兴,16个重点示范项目繁星点缀;牧区“五大工程”推动现代化发展,24个“托养所”架起农企利益“连心桥”;自2013年以来,全旗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340亿元,以年均6%的速度递增。消费品市场日趋繁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及西部陆海通道建设,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号”正式开通。东升庙阳山景区基本建成,潮格镇“三大研学基地”投入运营,“英雄路”等红色教育基地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旅游文化活旗战略,举办旅游文化节、百车赛、千马赛、万驼展等坚持旅游文化活旗战略,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4亿元。电商园区入驻商户35家,网络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全旗批发、零售、餐饮业的快速发展。2021年,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23亿元,年均递增5.3%。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居民生活稳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旗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1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6837、19986元,年均以7.6%和9.9%的速度递增。在教育、就业、文化、医疗等民生领域累计投入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486人,农牧区转移就业16866人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推广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顺利推开。旗人民医院与市医院托管共建深度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与黄冈市教育局合作办学实现历史性突破。


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城乡呈现新面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拉特后旗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2021年,全旗常住总人口5.2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8%,比2013年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户籍城镇人口3.4万人,户籍城镇化率58.6%。675户棚户区居民搬迁新居,77%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9%,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道242、331、335全面通车,防洪、蓄水、供水等10项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电网架构扩容升级,“智慧广电”惠及1273户分散牧户。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新建卫生户厕4336个,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安全饮水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高标准实施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修复等工程55万亩,土地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中水回用率达到100%。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绿色矿山7家。新增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个,完成11个矿山地质环境闭坑治理。新建西尼乌素国家封禁保护区1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退化草原修复、沙漠综合治理等项目32.3万亩。


今后,乌拉特后旗将以保护生态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加快化发展为抓手,以民族团结为保障,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奋力谱写繁荣发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乌拉特后旗新篇章。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