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币跨境收支额累计突破3000亿元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时间:2020年09月10日编辑:刘思琪
导读: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从人行呼和浩特中支获悉,截至2020年6月末,内蒙古人民币跨境收支额累计突破3000亿元,实现3035.89亿元,年均增长12.92%,其中,收入1237.81亿元,支出1798.08亿元,自治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从人行呼和浩特中支获悉,截至2020年6月末,内蒙古人民币跨境收支额累计突破3000亿元,实现3035.89亿元,年均增长12.92%,其中,收入1237.81亿元,支出1798.08亿元,自治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呈现稳步发展态势。

  

据悉,自2010年7月,蒙古成为第二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以来,人行呼和浩特中支指导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战略和自治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托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发挥区位优势,坚持“本币优先”原则,合理引导业务创新,推动自治区跨境人民币业务稳步发展。目前,自治区开展人民币跨境收支的交易对手国家和地区达90个,全区3500余家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

  

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稳步增长

  

截至2020年6月末,内蒙古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收支2117.61亿元,占全区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的69.75%,年均增长8.26%。与境外的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也由试点之初的以个人边境小额进出口贸易为主,发展至以煤炭、铜精砂、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出口为主;贸易合作领域拓展至制造业、采矿业、医药、环保能源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稳步发展,为自治区外贸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

  

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持续增长

  

2011年以来,内蒙古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企业接受境外人民币投资和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6月末,内蒙古共与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业务,人民币直接投资收支累计606.43亿元,年均增长38.83%,其中累计接受外商人民币直接投资321.46亿元,累计对外人民币直接投资284.96亿元。

  

跨境人民币业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自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人行呼和浩特中支和自治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国家战略,加强政策传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支行联动,提供针对性的跨境人民币服务。截至2020年6月末,自治区共与“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发生了跨境人民币收支业务,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收支1425.2亿元,占同期全区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的46.9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意愿不断增强。

  

与俄蒙商业银行合作不断深化

  

双边本币结算稳步发展,截至2020年6月末,内蒙古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俄蒙商业银行建立代理行结算关系64个,开立金融同业往来账户153个。加强与蒙央行及蒙方商业银行的沟通合作,与蒙古国央行和商业银行建立了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同时,中蒙双边本币现钞跨境双向调运机制不断完善,现钞调动顺畅,促进了中蒙双边贸易往来。实现了人民币对蒙古图格里克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区域挂牌交易,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充足的货币需求,降低了交易成本,为企业贸易投资本币结算提供了便利。

  

业务产品不断创新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部分结算银行有效利用其总行与海关部署“总对总”系统对接模块,开通“单一窗口”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截至2020年6月末,全区已有5家结算银行具备了通过“单一窗口”办理跨境人民币汇款业务的条件,其中已有2家银行成功办理跨境人民币汇款业务51笔,金额4293.4万元。为满足中蒙居民个人贸易往来需求,人行呼和浩特中支制定了《二连浩特市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规范》,印发各成员机构执行,并推动内蒙古银行进一步细化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规范,出台《跨境商户通业务方案》《个人绒毛货款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方案》等三项创新业务方案,为居民个人提供了便利化服务。截至2020年6月末,全区个人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累计312.71亿元,占全区人民币跨境收支总额的10.3%。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