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任务,攻坚克难,拼搏竞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良好增势。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5613.4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产业供给平稳增长 “稳”的基础持续巩固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11.2亿元,同比增长6.8%。五大行业实现整体提升。农业产值165.6亿元,同比增长7.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产量实现“十九连丰”。粮食播种面积498.0万亩,比2021年增加10.6万亩,增长2.2%。粮食总产量210.5万吨,比2021年增加9.5万吨,增长4.7%。林业产值9.6亿元,同比增长10.5%。畜牧业产值125.8亿元,同比增长4.5%。渔业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11.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业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15.6%。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30个行业大类中,20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6.7%,工业经济支撑力不断增强。能源工业贡献突出。全市能源工业同比增长9.5%,占到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6.5%,贡献率达94.0%,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7.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增长9.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增长10.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0%。能源保供稳定有序。以一市之力保障25个省市区和区内10个盟市的保供任务,全年规模以上原煤产量7.8亿吨,同比增长11.7%,占自治区比重的66.7%;发电量147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占自治区比重的22.8%。中高端制造业加快成长。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2.8%、10.5%、60.6%。新产品中多晶硅和石墨及碳素制品分别增长26.4%、81.6%。
服务业持续恢复。2022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3.4亿元,同比增长16.1%,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增速高于自治区7.7个百分点。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十大行业门类呈现“八升二降”,六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39.4%、18.6%和14.9%。交通运输业支撑显著。
铁路运输业和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近七成,铁路运输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9%,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6.9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7%,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5.1个百分点。
内外需求稳步恢复
“进”的活力不断积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年内增速稳定在20%之上,保持快速增长势态。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同比增长33.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2.6%,拉动投资增长4.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增强。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2.7%,比全部投资增速高7.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52.5%,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3.9%,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6.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7.4%,占全部完成投资比重的34.7%,拉动投资增长11.8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发展保持韧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15.6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高于全国、自治区1.4和3个百分点,保持正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09.6亿元,同比增长13.3%。基本生活需求类商品零售增势较好。中西药品类、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额同比分别增长44.9%、23.7%、7.0%,合计上拉全市限上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能源类商品快速增长。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0%,上拉全市限上平均增速5.3个百分点。
外资外贸增势良好。我市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实现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2022年,全年进出口总值162.9亿元,同比增长82.6%。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新”的动能加快壮大
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迸发生机。2022年1-11月,全市规上企业有研发企业户数突破200家,达到230家,占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总户数的28.7%,结束了多年来规上研发企业占比不足20%的局面,研发费用突破60亿元,达到63.4亿元,同比增加21.5亿元,增长51.3%。高技术产业布局加快形成。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2%,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8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制造业投资增速达157.8%。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投资领域看,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9%,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94%。从消费领域看,线上网络消费增长较快,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上商品零售额4.9亿元,同比增长100.0%,高于限上零售额增速86.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227.5%,大幅高于限上汽车销售增速216.7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的“引擎”作用持续增强,2022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4.8%、40.4%、7.7%和6.8%,合计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2.4个百分点。
收入增长民生改善
“质”的提升稳步显效
财政金融保障能力发挥充分。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2.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6.4%,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52.7%,其中,税收收入708.8亿元,同比增长65.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36.7亿元,同比增长27.0%,贷款余额3490.9亿元。
企业效益平稳向好。惠企助企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2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237.4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利润总额2327.6亿元,同比增长33.3%。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多渠道提高群众收入,加快推进共同富裕。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03元,同比增长5.8%。分常住地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984元,同比增长4.3%;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4元,同比增长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22,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