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鄂温克旗:推动高质量发展绘就幸福画卷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时间:2022年08月25日编辑:孟凡
导读: 十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呼伦贝尔鄂温克旗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交出了一份殷实、厚重、出色的十年非凡答卷。

十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呼伦贝尔鄂温克旗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交出了一份殷实、厚重、出色的十年非凡答卷。


交出亮丽绿色名片


呼伦贝尔鄂温克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绿美城乡建设、绿色生活方式推广和绿色发展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近年来,全旗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近年来,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资金达6亿多元。为守护好这片绿色,严格落实各项生态文明制度,坚决做到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先增草,后增畜”,推广草畜平衡,使天然草地得到休养生息,草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草地生产力显著提高,成为鄂温克旗一以贯之的草原保护建设方针。


采取人工造林、封沙育林等措施,持续实施林业生态、草原保护工程,提高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功能。2016年至2019年共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防沙治沙等各项治理88万亩。从2008年起,先后启动了三轮已垦林地草原生态修复。目前除已有31万亩稳定退耕,呼伦贝尔市下达给鄂温克旗的已垦林地草原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任务5.8万亩已全部完成。在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中,积极融入呼伦贝尔国家公园建设,现已建设国家级保护区2个,内蒙古自治区级保护区1个,受保护地区面积达64.36万公顷,占区划总面积的34.3%。


产业转型步履坚实


这十年,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农牧业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以“绿色兴牧、品牌强牧、生态优牧”为指导,“乳肉草马薯种林”主导产业不断做优做强,加快传统农牧业从粗放、低端、分散向精细、高端、集约化转型。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6个,认定家庭牧场499个,牧民专业合作社535个。农牧业发展基础有效夯实,累计新建规模养殖场20个,标准化棚圈656座,饲草储备库11座,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7.3万千瓦。种业发展势头强劲,草原短尾羊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审定命名,三河牛、三河马繁育集成与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十年来,呼伦贝尔鄂温克旗发展乘风破浪,蹄疾步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离不开工业经济的支持。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鄂温克旗的支柱企业,在工业产值产量、税收等方面为鄂温克旗和呼伦贝尔市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公司是全国首家煤电一体化企业,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以电带煤,以煤保电,煤电并举,成功打造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伊敏模式”。公司坚定不移履行央企责任,打造长青基业,成为全市企业的“领头羊”,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上缴各种税费220余亿元,在属地鄂温克旗财政贡献率达70%以上,连续1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税务系统评定为“A级信用纳税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华能伊敏煤电公司今年上半年积极应对取消基数电量和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力以赴做大开机方式,提高机组负荷率,同比超发电量15亿千瓦时,利用小时保持区域对标领先,增加利润1.1亿元,累计收入同比增加1698.9万元;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扎实开展新能源开发工作,签订鄂温克旗新能源项目开发框架协议,今年4个6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计划8月份全部建成投运。


创业就业再创佳绩


2000至2021年,呼伦贝尔鄂温克旗城镇新增就业3129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85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3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80.3万元,累计有1563人次享受贷款政策扶持。2013至2021年,累计有4305人参加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班,失业保险费收入26190.98万元,为1155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1374.18万元,目前参保人数达31000人。


总投资1.9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是鄂温克旗委政府大力推动“以创业园建设为载体,构建全旗创业就业大格局”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呼伦贝尔市创业园“一园区、多基地”创业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园在突出鄂温克民族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的同时,依托蒙元文化,汇集达斡尔、鄂伦春及北方各少数民族文化,挖掘多民族文化特色,集聚各民族优秀人才,为全旗各民族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搭建高效创业平台,服务呼伦贝尔14个旗市区,形成呼伦贝尔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创业园全力打造高品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特色体验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为城市服务业的承载和城市建设提供增长点,充分发挥本地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独特的优势,从而使园区成为集民族文化创业孵化、民族文化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教育和研究、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等于一体的民族文化创业孵化示范综合体。


目前,呼伦贝尔鄂温克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已入驻137家企业,孵化成功92家企业。其中,创业大学生39人、创业牧民60人、失业人员78人、建档立卡户4人、科技企业5家。非遗传承人23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个,带动4名建档立卡户实现就业,直接带动就业275余人,间接带动就业近1200余人,年销售额达到1400余万元。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随着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伊敏长距离供热项目投入运营,协调推进中心城区应急水源地项目,实施新区绿地、公园、城区道路建设,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着力解决城镇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缺失、功能不配套等问题,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加快完善交通、水利、能源、市政和新型基础建设,使人居环境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着力改善保障民生


呼伦贝尔鄂温克旗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鄂温克旗实现区贫县顺利摘帽,1192户2766名建档立卡户全部稳定脱贫。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定位,大力发展牧区特色种养殖业,嘎查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牧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新改建农村公路111.8公里,改造厕所1943户,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098元,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765元,2022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841元,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05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全面,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100%和95%以上,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过去4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3亿元,发放民政救助金3821万元。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有序发展,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达到109项。锡尼河西苏木获得全国首批县域足球典型称号。


追求的目标,总是在砥砺前行中实现,奋进的华章,总是在接续拼搏中书写。鄂温克旗上下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致力共同富裕,奋勇砥砺前行,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彩答卷,奋力谱写鄂温克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