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奋进十年,从扶贫富民到绿色金融

来源:包头日报时间:2022年08月05日编辑:刘旭
导读: 2012年,包头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共2054.04亿元,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共1640.95亿元;2022年6月末,全市辖区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49.5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25.92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金融业一路务实前行,成为包头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撑力量。


非凡十年,包头金融扶贫成为撬动致富的杠杆。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选定农行内蒙古分行与自治区扶贫办共同在全区创新实施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成为金融扶贫机制改革在全国的破题之作,也让包头金融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向扶贫富民。


包头市以固阳县为重点,在贫困地区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此后三年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8亿元,其中为贫困户贷款2.4亿元,受益1.6万户;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贷款2.2亿元,受益贫困户2140户;为其他农户贷款3.4亿元,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2015年,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当年,包头市仍然有10.4万贫困人口,分布在固阳县阴山北麓高寒丘陵区、达茂旗边境牧区和土右旗沿黄河灌区。广大贫困群众思富盼富的愿望十分强烈,而正是金融“活水”在贫瘠的土地上浇灌出了“致富之花”。


2017年,固阳县银号镇东元永村贫困户刘宝栓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贷款5万元,购买了6头基础母牛。到2020年,6头牛变成了14头,这还不算卖掉的2头。“多亏了小额信贷,我才能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刘宝栓说。


固阳县开始实施金融扶贫以来,有需求、够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申请小额信贷用于发展产业。和刘宝栓一样,从2014年至2020年,“能贷尽贷”覆盖了当地贫困人口1751人。


金融助力脱贫,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19年5月末,包头市金融机构共计发放各类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8.07亿元;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775.95万元,贷款户数442户。


2020年11月,包头市最后的6户13人贫困户正式脱贫,至此,绝对贫困和区域贫困在包头被整体消除。而包头金融又投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中来。


金融“活水”丰沛,发展动力强劲。近年来,包头市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持续引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助力地区转型发展。


新征程,新使命,新作为。2021年国务院发布《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以来,金融业有序增加绿色资产配置,将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发展绿色金融需要与地方产业特点高度结合。包头市作为一座重工业城市,推动工业企业快速向低碳方向转型升级,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新亮点。


探路绿色金融,包头实现了全新突破——


兴业银行包头分行成功发行内蒙古自治区钢铁行业首单绿色债券——包钢集团绿色公司债,并投放7000万元贷款支持包钢集团建成全球首套10万吨碳化钢渣工业化利用项目,实现生产过程零碳排放,为全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提供“包钢方案”。


农业银行包头分行为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投放自治区首笔碳汇交易流动资金贷款900万元。


2021年,包头市绿色金融“风光”不断,风电产业贷款增速达4.3%,光电产业贷款达到历史最高增速69.7%,为包头市园区可再生能源替代、火电灵活性改造、风光制氢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助推包头市青山区入选全国整县光伏推进名单。


以绿色金融向转型发展索“绿”。2022年以来,工商银行包头分行积极为企业提供绿色信贷支持,构建了信贷场景规划,制定了绿色信贷政策,为新疆大全、特变电工、京能巴音等新能源项目审批近13亿元贷款。截至3月末,农业银行包头分行绿色贷款余额达27.9亿元。中行包头分行在新能源基地打造方面,2021年以来已完成对光伏、风电等行业批复27.8亿元的授信规模。建行包头分行截至2022年2月末累计为12户绿色环保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金额合计32.57亿元。


而绿色金融在包头市的成功探索实践,更增强了包头借助金融力量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信心。下一步,包头金融将以更大的驱动力,助推包头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