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之一,利用通辽市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发展肉牛产业是落实这一要求的题中应有之意。
目前,通辽市牛存栏约占全区的1/2。如何在形成相当数量规模的基础上,精心改良品种质量、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充分延伸产业链条,是我们落实战略定位、执行行动纲领必须肩负起的重大责任。
近日,通辽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1+4”文件:“1”,即《关于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整体布局、发展模式、种子工程、市场销售、要素保障等方面,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4”,即《2022—2025年通辽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通辽市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通辽市2022年政策性肉牛养殖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辽市金融财政进一步支持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围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肉牛精深加工、品牌培育、政策性保险、信贷扶持等提出了实质性、硬核性措施,细化了肉牛产业发展的方法路径。
力争到2025年通辽市肉牛存栏达到400万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走出一条“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农牧业现代化新路子。实施种业振兴、奶业振兴、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地环境净化、农牧业品牌建设系列行动,培育一批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的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我市地处世界黄金肉牛带,是全国重要的肉牛生产基地、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我市肉牛产业良种繁育、饲草料保障、屠宰加工、质量安全等八大体系已基本形成,种质资源、品种改良、养殖规模、品牌价值等六项指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具备了全域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是建设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抓手。但同时在深度育肥、屠宰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也存在短板和弱项。
《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市肉牛产业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全市肉牛存栏达到400万头,年度肉牛出栏达到150万头;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专用新品种,建成全国制种供种核心基地;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肉牛专业化育肥能力、年度屠宰加工总量力争达到60万头;饲草种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达到80%;肉牛全产业链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5家,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全市牛肉产品溢价增值20%以上。
聚焦八大工作重点 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辽的肉牛产业发展,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以蒙古牛和三河牛为母本,以西门塔尔牛为父本,不断选育改良、级进杂交,培育出了现在的“科尔沁牛”。如何让“科尔沁牛”“牛气冲天”?答案是要做大做强“牛产业”。
——建设国家级种源基地,确保在肉牛选择指数、基因组选择指数全国前100名种公牛中分别达到15头和30头;规范牛冷配改良秩序,2022年北部牧区冷配率力争达到70%以上,2023年实现冷配全覆盖,到2025年肉牛良种和改良种比例达到97%;
——持续推进母牛繁育场建设,2022年建设适度规模化标准化母牛繁育场20个、科尔沁牛挤奶示范点10个;到2025年,建设适度规模化标准化母牛繁育场110个;
——建立现代饲草产业,2022年全市饲草种植面积达到550万亩;到2025年,全市饲草种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
——加强肉牛疫病防控,保证防疫免疫质量和密度,对口蹄疫、布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炭疽病等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到2025年,每个旗县市区建设一处县级病死牛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并投入使用;
——大力培育屠宰加工产业集群,落实各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皮革加工、熟食品制作、生物制药等配套企业;
——加强交易市场及肉牛调运管理,开拓牛肉制品销售外埠市场;
——2022年,计划培养师资骨干 100名、培训冷配技术员5000人次、辐射带动养牛户10万户;到2025年,培养200名肉牛师资骨干。做好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实现全覆盖;
——加大“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牛肉产品品牌创建力度,提升“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及品牌价值,实现品牌产品溢价20%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的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强化肉牛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肉牛饲草料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肉牛屠宰加工体系建设、强化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强化肉牛产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肉牛品牌管理体系建设等八大工作重点,几乎涵盖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各环节。
政策+资金支持,解决后顾之忧
一直以来,资金是养殖企业(户)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个问题。不少养殖企业(户)想扩大养殖规模,但资金跟不上,影响了养殖规模的再扩大。为此,我市制定了26条扶持政策,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扶持政策》提出,市财政将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引进肉牛优秀种质资源、培育优质种公牛及科尔沁肉牛新品种;在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良种补贴的基础上,按照农牧部门测算标准对冻精生产成本差额予以兜底补贴,保证全市范围内良补冻精优质、足量、免费供应;对认定为市级肉牛育种核心群的养殖场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同时,对科尔沁牛挤奶的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在落实中小养殖场升级改造项目30万元补贴基础上,再补贴20万元;落实“粮改饲”项目,重点对种植全株青贮的肉牛合作社和养牛户给予50元/吨的青贮补贴;对新认定的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15万元和30万元;鼓励企业通过网络销售牛肉产品,对网络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2000万元的,分别奖励10万元和20万元;市财政出资2000万元加入肉牛屠宰企业“助保贷”资金池,并争取自治区“助保贷”配套资金,与银行机构合作放大信贷投放倍数,力争形成5亿元的“助保贷”信贷资金规模……
牛产业,拉起“牛经济”。相信通辽市出台的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将为通辽市牛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春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构作出一个可靠的动力引擎。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