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的振兴,赤峰翁牛特旗作为一个典型的农牧业大旗,如何发挥好资源优势、谋划好全旗的产业发展是摆在全旗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难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翁牛特旗委、政府聚群之力、集众之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赤峰翁牛特旗委、政府将肉牛产业作为农牧产业的一号工程重点推进,全旗“一盘棋”谋划,坚持“少养、精养、集中养”发展思路和“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生态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型合作组织带动、科技创新拉动、金融资金引动、肉牛托养中心驱动、种养结合联动、奶业振兴互动、三产融合推动七种发展模式,提高肉牛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园区化水平,努力构建全旗肉牛资源集中、模式集约、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新型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
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肉牛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组织化管理水平。目前,赤峰翁牛特旗存栏肉牛35万头,年可出栏肉牛23万头,肉牛饲养规模位列全市第4名。培育规模以上养殖场3500家,引进培育存栏1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企业3家,建设养牛专业村47个,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基地172处,扶持发展农牧民肉牛养殖合作社763家,带动赤峰翁牛特旗8万多农牧户参与经营、实现增收。
科技创新拉动产业发展
建立企业间、院企间的研究共享平台,全力推进与内蒙古大学、圣泉公司合作开展联合育种项目。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加快东部优势地区规模化肉牛繁育基地建设,稳定赤峰翁牛特旗架子牛供应市场。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产业指导员制度落实,打造全覆盖的冷配改良服务网络。赤峰翁牛特旗现有肉牛改良站点312个、改良员382名,改良率达98%以上,每年完成冷配15万余头。突出抓好西门塔尔肉牛、安格斯肉牛品种改良及深加工项目建设,集中打造“雨润”“蒙都”“恒都”牛肉等品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金字招牌”效应日益凸显。
金融资金引动产业发展
创新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构建“肉牛+信贷+保险+奖补”的政策扶持体系,与旗信用社、农行合作推出“民心贷·旺牛”贷款服务,旗财政贴息3%,养殖户贷款利率降至1.95%左右,通过缓解养殖户资金压力,进一步激发养殖积极性。目前,累计投放贷款38841万元,扶持养殖户1378户。大力推行养殖保险补助,针对保额为1万元/头的基础母牛保险,政府每头补助400元,有效降低养殖主体的养殖风险。
组织“托牛所”驱动产业发展
依托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农牧民合作社,建立肉牛托养中心,为农牧户提供统一的饲养标准、饲草料供应、防疫消毒、冷配改良、组织销售“五统一”服务。养殖户按照申请额度的1.25倍提供优良资产抵押或请公职人员担保,按照年4.65%比例缴纳固定收益,推动形成固定资产,有效增加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赤峰翁牛特旗已培育建设肉牛托养中心20个。开展蒙古牛保种繁育和特色养殖试点工作,由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专业团队经营,建立蒙古牛保种基地4个。预计2025年末,全旗蒙古牛存栏达到6000头以上,绿色、有机、高端的蒙古牛鲜肉品牌逐步打响。
“种养结合”联动产业发展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统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产业和人居环境“双赢”局面。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加强畜禽粪污还田技术指导和服务,采取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方式,全旗共增施商品有机肥10万吨、农家肥500多万立方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通过粮改饲项目,将全株玉米进行粉碎青贮,做到“茎穗兼收”,饲料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奶业振兴互动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奶牛牧场,强化奶业管理,健全上游优质饲草料、中游优质奶牛品种规模养殖和下游民族特色乳制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奶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全旗基础母牛存栏18.6万头,奶牛存栏3.5万头,其中荷斯坦奶牛8791头,产奶量达到8万吨以上。规模化奶牛场存栏6056头,能繁母牛2601头,日产奶量50.16吨,其中存栏1000-5000头奶牛场1个、存栏500-1000头奶牛场1个、存栏100-500头奶牛场8个。此外,作坊式和家庭式民族奶制品场100余家,开发近20种优质民族特色奶食品。通过龙头带动,作坊式和家庭式民族奶制品场集群发展,全旗奶业振兴步伐不断加快。
“三产融合”推动产业发展
根据各苏木乡镇街道肉牛养殖实际,合理布局肉牛产业,促进肉牛养殖与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产业深度融合。以扩群增量为主线,以品种培优为重点,以草畜平衡为基础,加强优质基础母牛的扩繁与引进,采取“先增后补、见犊补母”的方式,推动实现基础母牛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母犊牛年增长率达到40%以上。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强绿色食品认证管理,实施品牌提升行动,通过恒都牛业、利源屠宰等龙头企业精深加工,就地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以上。启动农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程,推动畜牧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活牛交易市场、安格斯牛调运中心、基础母牛大数据平台建成投入使用,不断提高肉牛产业服务能力。
现如今,一条独具特色的旗域肉牛产业发展新路正在形成,借助牛劲儿,勇于争先的翁牛特旗正通过产业引领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大展宏图。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