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生产车间,给人们的印象一定是机器轰鸣,很多工人往来穿梭,但在阿荣旗亚东镇新兴村的宝利手套厂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工作的机器很多,操作工人却很少,一切生产都通过电脑来完成,“智能化的车间”不仅带动了农民学习先进技术从事生产,也有效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通过技改升级,宝利手套厂又增添了50台全新的智能手套机,31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摆放了整整100台手套机,可年产手套180万副。车间内,100台新旧手套机全部运转,耳边都是哒哒哒的运转声,车间里只有2名挡车工偶尔穿梭在机器中间,进行换线或者调试机器。家住新兴村的姜丰旗就是其中的一名挡车工,他从原来的农民转身变为产业工人,变换的不仅是身份,更是在思想上、理念上得到了进步,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姜丰旗介绍,他的工作是看机器,计件每打手套0.25元,这个工作不但离家近,一个月还能挣4000余元钱,他感到很满足。
据介绍,宝利手套厂原有50台电脑手套机,只能生产一打350克到500克的手套,5分钟生产一副没有锁边和定型的手套,所以还需要雇佣工人来进行锁边、定型和打包的工作。去年年底,手套厂积极争取资金,购置了50台新型智能手套机,可以生产500克到1000克一打的手套,时间比老旧机器快了一倍多。这些手套非常受欢迎,不仅阿荣旗的加油站、五金店和超市都来进货,而且还在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进行直播带货,远销全国各省市。100台机器全负荷运转可年产180万副手套,带动当地周边农民80余人在这条产业链上增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4万元的经济效益。
“智能车间”的建成,实现了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目的,推动了劳动力就业向技能型、长期性、产业工人的转变,为乡村振兴发挥有效助推作用。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