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百姓生活的美好愿望,其中就包含着对畜牧业发展的期盼。近年来,巴林左旗把肉牛养殖产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走上养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早春二月,阳光明媚,走进富河镇乌兰达坝村养殖户哈斯的牛舍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哈斯一边往牛槽里投放饲草料,一边告诉记者:“现在政府的政策特别好,去年我家通过申请‘金牛贷’购买了52头基础母牛,现在牛存栏达到92头,每养一头牛就有5000元利润,全年通过肉牛养殖增收40多万元!”
自2019年肉牛产业被列为全旗农牧业主导产业以来,我旗积极落实各项政策,肉牛产业成果显著,提高了养殖户增收效益。2022年发放“金牛贷”2.56亿元,购入基础母牛6.6万头,推动全旗16个村实施“托养代繁”试点,打造肉牛养殖专业村108个,全旗肉牛存栏量达25万头。
为着力解决群众“养牛难”问题,巴林左旗从产业入手,破解养牛难题,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为养牛户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帮扶,通过一系列硬招、实招,为广大养牛户提供“硬核”保障,促进肉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我们家是移民搬迁户,自从来到这里,镇政府给予了多项政策支持,2022年通过申请‘托养代繁’项目,肉牛养殖从零发展到现在10头,每养一头赚3000到4000元,全年增收2万元利润。”隆昌镇古北口村“托养代繁”户王淑华向记者介绍道。
肉牛扩群增量离不开肉牛种质的改良,巴林左旗以冷配改良为突破口,建立健全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投资2244万元建设旗级肉牛产业大数据服务中心1处、苏木乡镇社会化服务站4个、嘎查村社会化服务点10个。培训肉牛改良技术员142人,整合346名防疫员、改良员组建服务技术团队,完成冷配改良4.72万头。
“我们村从最初的50多个养牛户,发展到现在348户,养牛1万余头,通过改良出栏的牛犊6-7个月可以卖到1万2千元。2020年首次合作进行100头胚胎移植技术试验,获得纯种牛犊27头,2022年组建胚胎移植核心群120头,完成受体牛移胚90头,为全旗胚胎移植技术自给积累了经验。”富河镇改良员刘强说道。
据了解,下一步,巴林左旗将重点支持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结合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肉牛改良员队伍,促进肉牛扩群、提质、增效。同时以西门塔尔牛为主导品种,强化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加大科技支撑。坚持补齐肉牛产业发展短板,推动全旗肉牛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