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民生项目紧锣密鼓、落地见效,一幅幅振兴美景如诗如画、物阜民丰,一处处产业基地如火如荼、遍地开花……
翻开2022年这一部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四子王旗的每个片段都让人热血沸腾,每处落笔都令人心潮澎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66.2%,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2亿元,增速22%,居全市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2亿元,增速较去年提高1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02亿元,居全市第四……
一份份稳健的年考答卷,见证了四子王旗高质量发展的喜人成就。如今的四子王旗正在宜居宜业幸福和美的振兴大道上阔步前行,步伐更加从容、更加笃定、更加自信。
砥砺奋进谋发展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经济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去年,四子王旗坚持“强一产、优二产、活三产”,全力构建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旗粮食作物总播面积132.5万亩,产量4.5亿斤,完成3.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推广种植中加7号、鑫雨1号等4个马铃薯品种12万亩,积极响应全市燕麦产业提升、净菜进京行动,种植燕麦20万亩、南瓜4.2万亩。全旗畜牧业成效显著提升,全年出栏牲畜146万头只,肉类产量3.8万吨;肉羊育肥力度不断加大,建成20万只规模育肥场1处,10万只及以下规模育肥场6处,年育肥能力达到50万只,实现四季均衡出栏;强力推进杜蒙羊扩繁,育种联合体全年投放母羊10725只,种公羊3467只,肉羊改良率达到40%;建成5个安格斯肉牛规模化养殖小区,肉牛存栏达到7万头。
种业科技不断突破。5个马铃薯自主新品种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成功申报2022—2035年国家遗传改良生物育种项目;“杜蒙羊”获国家新品种认定;内蒙古中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揭榜挂帅”自治区种业工程项目,是全区唯一有两家企业同时上榜的旗县。品牌效应全面提升,新认证绿色产品6个,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达到31个;“小红皮小麦面粉”“杜蒙羊肉”和“戈壁羊肉”获得自治区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全旗共有4家企业获得“原味乌兰察布”品牌授权。
工业经济转型加速升级。全旗拥有规上企业达24家。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一陆上风电基地国电投600万千瓦示范项目完成投资16.5亿元;全国规模最大的三峡“源网荷储”示范项目完成投资43.5亿元,新增产能50万千瓦;100万只肉羊2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亿茗马铃薯年产精淀粉1万吨、蛋白900吨项目投入试生产,使得农畜产品迈出精深加工的关键一步。
服务业多元化稳步发展。不断擦亮“亮丽四子王、首府后花园”旅游品牌,红崖台地项目如期奠基启动,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具备开放条件;扎实推动民宿提档升级,完成6家民宿改造;全面改善旅游沿线生态环境,完成G209头号至乌兰花镇段生态修复工程;全年共接待游客90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8.6亿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累计入驻企业94家,快递收发486万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9亿元。积极推进对外贸易,完成出口5000万美元。
尽心竭力抓防治 生态环境展现新面貌
绿色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2022年,四子王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天蓝、山绿、水清的生态愿景逐步实现。
扎实推进燃煤散烧综合治理,持续加强秸秆禁烧和扬尘治理管控力度,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7%;扎实推进水资源保护,完成水源地保护区围封工程,居民安全饮水更有保障;全面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积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安装灌溉机井智能计量设施4016套,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序推进;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完成草原保险15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万亩、无主坑治理6419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29.7%;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0.9平方公里,矿山治理成效显著;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废弃农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0%、80%、85%,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坚定不移提效能 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
2022年,四子王旗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总体要求,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全面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全年跟进帮扶措施3648条,及时落实“五补”措施,消除了旱情、疫情造成的返贫风险,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同比增长9.4%;投入资金3.9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7个,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4个,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代表自治区接受国家东西部协作考核获得“好”的等次,被列入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县;实施危房改造63户,新建水冲户厕754个;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以“一约四会”为着力点,“三治合一”的乡村善治格局逐步形成,乡村治理得到全面加强。
统筹兼顾稳基础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城镇功能日臻完善。累计投入资金1.26亿元,完成部分道路及配套管网项目和城镇供水厂及管网项、铺装人行道、更换广场景观灯、安装分类垃圾箱、配备电动垃圾清运车、加装道路隔离护栏等,以全市第一的好成绩成功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投资1.23亿元,建设泰和花园御墅等小区、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积极化解“办证难”问题,登记率达83%;持续推动街头绿地、公园优化改造,绿地率达3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平方米。
基础设施不断优化。进行新打机井、完成净水设备防冻工程、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工程,使得农牧民饮水用水更加安全;国道335线科布尔至乌兰花(四子王旗段)一级双幅公路工程开工建设,格根塔拉至红格尔苏木三级旅游公路建成通车,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实施红格尔至江岸110千伏Ⅱ回线路工程,新建110千伏架空线路60公里,10千伏及以下架空线路890公里,使电力供应更加可靠;共有858户牧民用上网电,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全旗5G基站达到85座,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光纤宽带实现全覆盖。
全力以赴强保障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过去一年,四子王旗不仅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厚度”,还让民生改善更加有“温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公共服务短板,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对团结富裕和谐美丽四子王旗有了更多向往。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各类补贴资金1.62亿元,更好实现“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4.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372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9%;新改建社区养老服务站6处,升级改造互助幸福院2个,完成昌寿养老院建设,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教体事业快速发展,高考各类本科上线率54.7%,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旗县排名第二。卫生事业深入推进,旗人民医院感染科及发热门诊扩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接诊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共举办喜迎二十大系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演出200余场(次),受益观众达3.6万人;乌兰牧骑开展下乡惠民演出80场(次),并获得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7项大奖;智能化公共图书馆投入使用,全年接待读者2万人次。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圆满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累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问题2910条,行政立案12起,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三查一控”“缉枪治爆”等专项行动,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64起……一件件群众点赞的实事、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不但浸润着四子王旗委、旗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更是群众幸福生活最有力的体现。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上,四子王旗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锐意进取,抢抓机遇、苦干实干,紧紧围绕肉牛、肉羊、马铃薯、旅游“四大主导产业”,推进“五个百亿产业集群”为抓手,全面建设“六个崭新四子王”,持续不断将“亮丽四子王 首府后花园”品牌叫亮打响,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