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林左旗以利民惠民为宗旨,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稳稳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务求精准认定。把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作为认定低收入家庭的三个基本条件。在核算要求上,引入全新劳动力系数法、刚性支出法,将过去宏观参数指标“量化”为可具体操作、可具体衡量的综合评估指标。截至2022年底,精准认定低收入对象3.79万人。
开展动态监测。加强主动发现机制建设,聘用嘎查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184人,随时了解掌握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情况。以家庭收入支出、家庭成员变化、帮扶政策落实以及返贫致贫风险变化等情况为重点,加强大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多维度立体工作模式,每月开展一次监测对象集中摸排工作,并综合运用入户走访、自主申报、基层发现、数据比对等途径,实时开展日常动态监测和预警。截至2022年底,将易致贫返贫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失业登记人员等10大类5.9万人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实现了无盲区、零死角、全覆盖。
实施分类扶助。对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家庭中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精神、智力残疾人以及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采取“单人户”纳入低保的措施予以保障。对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或通过产业帮扶、股息分红、获得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实现增收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本地低保标准的,给予3至12个月的救助“渐退期”。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对象实施就业援助,按收入20%至30%扣除就业成本。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群众给予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或提供廉租住房,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给予危房改造或房屋适老化改造项目支持。2022年,全旗优化救助帮扶政策13类28项,形成了低保、临时救助等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综合救助帮扶大格局。
注重简化程序。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政策规定,及时化解低收入人口遭遇的各类重大急难问题。投入200万元开发自助申报一体机、微信小程序、移动救助审核执法终端,实现微信自助申请、自助测算、无纸化审批和“掌上办”“指尖办”“一网通办”。每年投入250万元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将部分救助帮扶服务委托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承担。
2022年,全旗低收入人口获得就业帮扶299人次、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帮扶1300人次、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34658人次、基本医疗和大病救助7904人次、临时救助3834人次。该旗先后被民政部、自治区民政厅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区首批最低生活保障规范化管理示范旗、全区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和第一批最低生活保障认定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2022年11月份,巴林左旗民政局被民政部评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