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清晨,地处大兴安岭余脉的林西县新林镇鹿山村从薄雾中醒来。伴着腾起的袅袅炊烟,鹿山村怀抱中的一块平整土地上,食用菌产业园区热闹了起来。
“滴——滴——”在产业园区西北角一间仓库旁,89年出生的34岁男工王玉龙以十分熟练的操作,驾驶叉车将已打包好的菌棒依次装入一辆集装箱货车。
望着一批批被装车的菌棒,园区负责人宋志强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园区现有40名工人制作菌棒,大多为本乡人,日工资为150元。日生产菌棒在3万棒左右,以现在的速度大约20天完成生产任务,留够公司用的菌棒,其他的将以每棒3.5元的价格卖给村民使用,村民可以在出菇期结束后,有了收益再把菌棒成本返还给公司。”
走进菌棒加工生产车间内,机器声隆隆,每台装袋机前有4名工人,有的负责套袋,有的负责扎口,大家配合默契,进行着紧张有序的工作。配料、拌料、装袋、消毒灭菌等生产过程均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不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我在家附近一个月就能赚4500多元,收入有保底,厂里生意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56岁的韩秀芳两年前还在家里哄外孙女,如今已靠着勤奋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
近年来,新林镇加快打造适宜本地特点的香菇种植产业,通过产业支撑,精准施策,以“产业园区+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招商引资,与祥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专业企业负责四个大型食用菌产业园的统一菌棒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保底价收购。
“2022年,新林镇培育食用菌700万棒,今年我们将在上升村投入运营一个占地50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新林镇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着力把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同时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培育知名品牌,把新林镇打造成‘草原优质花菇’生产出口基地。”新林镇党委书记王志彬介绍。
乡村振兴,是黑土地绵延的梦想;红火日子,是千家万户共同的期盼。
冬日的严寒渐渐退去,春日已至。望着棚顶融化的积雪,鹿山村食用菌园区模范工人吕宝林的神情格外明朗。他说:“瞧着吧,过不了多久,这里又是一番新风景。”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