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鄂尔多斯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紧扣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定位,聚焦“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扭住“良田、良种、良企、良策、良才”五个关键,高站位谋划推进,启动一产重塑三年行动,农林牧渔总产值311.2亿元,增长6.8%,高于全国、全区平均增速;牧业比重由36.7%提至40.4%;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34元,位居全区第二,增长7%。“三农三牧”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一产重塑正从“迅速起势”向“局部聚势”“整体成势”迈进。
守底线夯实重塑基础
夯实稳产保供基础。制定印发一产重塑三年行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构筑世界级羊绒产业等重点方案,出台奶业振兴20条、肉牛产业10条、瓜果蔬菜和小杂粮产业15条等扶持政策,“两带三区”产业格局持续优化。“粮仓”更加殷实。粮食产量42.1亿斤,增产1.9亿斤,高于全区平均增速。“菜篮”稳定充裕。蔬菜种植20.48万亩,产量56.7万吨,增产13.8万吨。“肉库”更加丰盈。年度牲畜存栏1273万头(只),出栏686.1万头(只);肉类产量21.2万吨,增幅10.6% 。“奶罐”不断充实。奶牛存栏11.4万头,增长3.6%;奶类产量41.9万吨,增幅19%。“绒都”加速崛起。绒山羊存栏655万只,绒山羊产业入围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羊绒制品产量突破千万件,荣膺“中国绒都”称号,成为全国绒山羊存栏与绒产量第一地级市、全球最大优质羊绒主产区和羊绒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新建和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16.6万亩,建成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35个,新增仓储能力1.2万吨。新建大型养殖场16处、提标改造养殖场969个、改造中小牧场22处。全域推行“防疫·诊疗+”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创建自治区动物疫病防控综合改革示范区,率先建立覆盖全域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我市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积极探索和示范引领,受到自治区党委农牧办来信表扬。在全区率先制定实施《鄂尔多斯市“四水四定”方案》和《鄂尔多斯市深度节水控水工作方案》,制定印发《鄂尔多斯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部落实监测对象“一对一”帮扶措施。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扩大消费帮扶覆盖面,累计与299家驻地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协议总金额28亿余元。
“五聚焦”助力发展增效
聚焦产业振兴。扶持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经营主体127个,新评定市级示范合作社84家、家庭农牧场64个,新培育市级农牧业龙头企业32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70%,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比率65%以上。3个村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示范村镇,5个村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和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建4个市级产业园、5个产业强镇、2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3个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4.5万亩,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34个,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成功打造“鄂托克前旗羊肉”等一批旗级公用品牌。
聚焦项目建设。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3个,总投资172亿元,已完成31亿元。促成18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蒙泰、乌兰等一大批能源企业投资农牧领域。
聚焦生态保护。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有效利用矿区复垦区等劣质地建设优质饲草料基地。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废旧地膜当季回收率83.2%,秸秆综合利用率88.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配套率100%。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41.08万亩、草原建设264.74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62个,新增乡村生态绿量2.27万亩。全年投资3.07亿元实施十大孔兑综合治理项目,实施黄河险工险段抢险21处,完成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19平方公里。
聚焦乡村建设。实施户厕改造4228个,建设农村牧区公厕144座,建制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33处,农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率100%。实施农牧区公路新改建项目300公里、路网建设向乡村延伸工程437公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261公里。实施农牧区供水保障工程33处,巩固提升3.5万农牧民供水保障水平。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鄂前旗作为内蒙古唯一典型案例纳入《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农牧区宽带、基本医疗服务、快递进村、苏木乡镇基层供销社基本达到全覆盖,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90%,率先在全区落实乡村医生养老补助政策。
聚焦乡村治理。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国家级试点旗、示范村镇建设,推广“四权四制三把关”等典型。在735个嘎查村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健全基层治理网格化体系。创新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六个一”机制,全市1.8万余名农村牧区党员联系服务14.5万户群众,解决实际困难6.1万余件。苏木乡镇心理健康服务场所覆盖率100%,累计建成28户全区农牧区示范文化户。
激活力强化“三大保障”
稳妥推进农牧区改革。实施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投入运行5个旗级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完成土地流转150万亩。启动“三变”改革试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推进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43万亩。
强化财政支持和金融保障。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农林水支出,投入乡村振兴相关资金23.9亿元。制定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市本级及各旗区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牧业农牧区比例均达到7%以上。金融扶持产业振兴项目829个,放贷12.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24亿元、下达贴息资金2649万元。
强化组织保障和科技人才支持。开展嘎查村级党组织“星级”管理工作,所有嘎查村均达到“十星级”党组织标准。普查农牧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210份以上。打造“看禾选种”平台9个,建成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4万亩。建立阿尔巴斯绒山羊院士工作站,挂牌“鄂尔多斯羊绒研究院”,试验群绒山羊繁殖率170%,建设核心育种场2个。选派千名农技专家打造试验示范点177个,支持科技示范基地建设41个。发放农机购置补贴7815万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完成农机生产托管作业面积25万亩。
2023年,全市农牧系统将锚定“三个四”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一产重塑,奋力建设农牧业强市,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鄂尔多斯力量!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