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林西县大井镇:同心之花遍地开

来源:赤峰日报时间:2023年01月09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走进大井镇黑山头村,青砖灰瓦相映成趣,设施农业暖棚错落有致,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生机勃勃的乡村新景映入眼帘。黑山头村是一个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村庄。当地各族群众共同勤劳致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走进大井镇黑山头村,青砖灰瓦相映成趣,设施农业暖棚错落有致,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生机勃勃的乡村新景映入眼帘。黑山头村是一个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村庄。当地各族群众共同勤劳致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黑山头村是大井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大井镇牢牢把握“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簇簇同心之花娇艳绽放,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民族团结新画卷徐徐展开。


延续团结基因熔铸民族精神


大井镇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党员日常教育学习内容,全面加强少数民族党员学习培训。坚持党政一把手牵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两月一周”为契机,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良好氛围;以深化“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为宣传重点,坚持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会”等常态化宣传23场(次),利用“活力大井镇”微信公众号,刊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动态135条,增设民族团结知识宣传栏15个,打造“民族团结广场”3处、“民族团结街”2条。利用“两月一周”时间节点,向全镇各族群众发放《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手册、民族团结环保袋等,定期向村民微信群推送民族团结进步应知应会知识,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和知晓率,使“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幸福荣光


在大井镇万亩设施农业扶贫园区内,一颗颗宛如红灯笼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长势喜人。蒙古族种植户琪琪格把采摘的柿子放入筐中,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今年的柿子长得格外好,收入肯定错不了。”琪琪格笑着说。


大井镇结合区位优势,打破行政村界限,建设万亩设施农业生态扶贫产业园,规划面积10000亩。以中兴村、大发村、大川村为中心,围绕菜、药、牛三大主导产业,按照产业发展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培育形成一批特色民族产业,持续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增收致富,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园区聘用本地技术员18名,聘请专家传授种植、管护技术,已帮助当地180余户农牧民直接增收100余万元。”大井镇中兴村党总支书记屈树军介绍。


当前,大井镇不仅带领各族群众驶入小康生活“快车道”,还加大对人居环境整治、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从单一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拓展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等多领域,促进民族团结共赢发展。


打造特色名片共建美好家园


大井镇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村、进产业园,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内涵。


大井镇在东方红村开办“民族特色手工艺技术——玉米皮文创产业”培训班,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脱贫户和残疾人等实现就近就业,修建制作车间、展馆和直播间等配套设施,打造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产销“一条龙”模式,让小康生活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农忙就下地干农活,农闲就上炕剪玉米皮,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大井镇东方红村蒙古族村民李景芝谈起自己一年来的生活,脸上挂满笑容。李景芝是大井镇玉米皮文创产业培训班的骨干学员,自参加培训以来,陆续收入2万余元。


“大井镇将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增强全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井镇政府副镇长王久利坚定地说。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如今的大井镇,生态秀美、生产兴旺、生活富足,民族团结进步的乐章已全面奏响,和谐共进的旋律高亢响亮,各族干部群众休戚与共、携手相助,在美丽的田野上播下希望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奋力奔跑,共同描绘民族团结进步壮美画卷。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