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林西县:“小棉被”解决“大民生”

来源:赤峰日报时间:2022年11月30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作为自治区级产业核心区、林西红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展示区,拥有1700栋暖棚、288栋冷棚,设施番茄栽培面积达到1万亩,年产番茄1800多吨,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

生产线纺线飞舞,棉被厚重紧实,在线圈与棉絮的不停交织中,一条条用于设施暖棚的大棚棉被加工完成。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的棉被厂内,负责人刘波穿梭在车间,不时上前指导工人进行设备操作:“距离要均匀挨紧,上下要端正对齐,直线要及时更换调整,这样棉被才能更实更密!”


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作为自治区级产业核心区、林西红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展示区,拥有1700栋暖棚、288栋冷棚,设施番茄栽培面积达到1万亩,年产番茄1800多吨,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


“园区自2016年开始建设发展,如今正值达康产业园区大量设施暖棚保暖棉被进入3~5年的更换周期,更换棉被成为种植作物顺利越冬的‘头等大事’。”十二吐乡政府副乡长林成虎向笔者介绍,棉被厂的建成,既能以低成本满足园区内农户更换暖棚棉被的需求,又能保障棚内作物顺利越冬、降低冻害风险,确保冬茬番茄的产量和质量。


据了解,园区棉被加工厂于2021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建筑面积990平方米,购进棉被加工生产设备1套,日均生产加工棉被2200到2500平方米。投产以来,已经有近200户种植户更换了设施暖棚棉被。


“在外面厂子做每平方米8斤的棉被需要13元左右,这里每平方米只需10元钱,按照一个百米长度的标准棚约1200平方米的棉被需求来算,1个棚就能省下3600元,咋算咋合适。”园区种植户陶红星告诉笔者。


走进棉被加工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正有序开展生产工作,一派繁忙景象。棉被经过机械编织碾压后,被工人转运至仓库整齐摆放,不久后将被运送到设施暖棚安装到位。“我之前就想换棉被了,但是外地的厂子太远,去一次麻烦不说,成本也不低,种棚又不能离开人,就一直没换上棉被。咱们的厂子就建在附近,安装和运输都可以自己弄,如果需要他们安装,收的价钱也很实惠,从看样品到安装完成一个电话就成了,生产时候我还骑着电动三轮车来看了两趟,这棉被买着是又方便又放心。”更换了3个暖棚棉被的种植户郑国忠向笔者介绍着新换的棉被的好处。


刘波表示,为了让种植户都能用上物美价廉的好棉被,他主动降价,给到种植户接近成本价的优惠价钱。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十二吐乡立足产业资源优势,在降低农户劳动强度和经济负担上下功夫,重点抓好设施番茄产业“提档升级”和全产业链建设工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巩固现有产业成果基础上,积极打造“叫得响、成规模、全链条”的特色农业品牌,在给群众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逐渐走出一条由传统农业迈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转型之路。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