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走出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新路

来源:赤峰新闻网时间:2022年11月25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近年来,依托自然景区和资源禀赋,黑里河镇党委、政府瞄准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

这里有烟波浩渺的紫蒙湖、绚烂多姿的道须沟,湖光山色,婀娜多姿,山清水秀,林木繁茂,四季都有云海奇观,好似一幅上好的水墨丹青,就此展开了黑里河旅游的蓝图,另外有大坝沟、杜鹃山、峡谷漂流等独具特色的景观,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为魂,以乡风文明为韵,以特色产业为基的魅力黑里河。近年来,依托自然景区和资源禀赋,黑里河镇党委、政府瞄准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


图片


黑里河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规划引领、狠抓项目落地、激活内生动力,以人居环境提升为主线,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绘制发展蓝图 打造旅游民宿综合体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黑里河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和县级招商引资项目,结合黑里河镇发展实际,为产业发展把脉定向,把发展蓝图画好画细。”黑里河镇党委书记慕成龙介绍,为突出规划引领,多方把脉明方向,先后赴河北、喀喇沁旗、左旗调研学习,先后召开5次产业规划座谈会,邀请招商引资企业相关负责人、村民代表参与讨论,结合黑里河镇资源禀赋优势,明确了走产业融合之路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的总体思路。


落细找重点。和招商引资企业多次下乡调研,实地规划选址,综合交通条件、自然景观、人居环境等条件,选定朝阳沟村梨树沟落作为民宿产业发展重点,精心制定民宿产业规划,精心谋划民宿整体风貌、景观氛围等。


反复论证定蓝图。通过多举措招商引资,提供“管家式”服务,同时,吸收上级部门合理意见,确定围绕道须沟景区、紫蒙湖景区、八沟道产业园区,打造集特色农业、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民宿综合体。


目前,投资1.13亿元万的槟悦文旅康养基地、1.5亿元紫蒙康养项目完成立项,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投资2.2亿元的黑里河景晟文旅康养项目正在洽谈。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八沟道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园和投资1000万元的打虎石村渔樵耕读民宿项目即将试营业,可辐射带动农家乐、渔家乐100余家,年实现增收500万元。


筑牢产业基础 党员带着群众合力干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且已锚定,如何筑牢产业发展基础,让美好未来渐次呈现在黑里河镇?


黑里河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干部、党员先锋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筑牢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干部带头干。从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中选取思路新、能力强的干部,由政府镇长、分管领导、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带领,组成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协调土地使用、解决矛盾纠纷、监督工程质量,推动旅游民宿项目顺利建成。


党员积极干。召开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号召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支持旅游民宿产业发展,有的党员争做宣传“小喇叭”积极宣传旅游产业、民宿项目的发展前景;有的党员主动担任“排头兵”,有的党员成为民宿院落志愿者维护公共卫生。


群众跟着干。黑里河镇累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5次,向群众宣传讲解民宿产业发展规划,鼓励群众多多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发展农家乐等,预计百余名村民参与民宿院落工程建设项目,1家农家乐正在筹备开业。


统筹整合资源 多举措实现发展跃迁


“通过统筹整合资源,我们多措并举助力当地实现发展跃迁。”黑里河镇党委书记慕成龙介绍,黑里河镇党委政府积极招引社会资本,发动本土乡贤能人,围绕旅游民宿发展定位,提供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打造农文旅融合的民宿综合体。


优化环境筑巢引凤。根据旅游民宿发展需求,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精细改造黑里河镇人居环境,从前脏、乱、破、旧的老院子,变成了干净整洁、一步一景、院落森林错落有致的打卡点。同时,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妥善处理垃圾存放,投资140万元建设标准化垃圾焚烧站,减轻外运压力,打造干净整洁的旅游生态环境。


精心布局丰富业态。根据旅游民宿发展定位,在民宿点周边,配套引进黑里河御泉坊酒业、玉和山野菜、农家乐等业态,丰富游客居住体验,招引本土乡贤和社会资本,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引进投资5000万的“冰石河”富锶矿物质水生产加工项目。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引导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全镇药材保有面达12000余亩,其中苍术10000亩,五味子、藁本、白鲜皮、黄精等其他药材2000余亩,丰富黑里河镇产业类别。


多措并举提升文化。积极对接上级文化旅游部门,营造系列红色文化景观,升华民宿文化内涵。充分发掘黑里河镇红色资源,拟将烈士陵园迁至黑里河镇范杖子村,结合承平宁地区第一支抗日游击队领创者裴文和事迹和打虎石水库精神,打造黑里河镇红色教育基地。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