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精细化管理绣出美丽青城新画卷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时间:2022年10月20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徜徉市区,树绿花红,暗香浮动,道路宽敞通畅,市容靓丽整洁。“路畅、街净、灯明;天蓝、地绿、水清。”美丽青城,这座宜居之城,正如花般美丽绽放。这一步一景的美丽,正是首府城市精细化管理巧手描绘的绚丽华章。

徜徉市区,树绿花红,暗香浮动,道路宽敞通畅,市容靓丽整洁。“路畅、街净、灯明;天蓝、地绿、水清。”美丽青城,这座宜居之城,正如花般美丽绽放。这一步一景的美丽,正是首府城市精细化管理巧手描绘的绚丽华章。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家”。城市精细化管理,既是政之所求,也是民之所盼。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下足“绣花功夫”,市环卫部门围绕群众关切,从问题入手、从细节改起,全面加强城市精细精准管理,着力完善、提升、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和改善民生福祉。以高度的为民情怀,积极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面貌欣欣向荣,处处体现着细节之美,城市的美誉度、宜居度不断提高。


健全完善环境卫生作业质量标准


结合首府城市快速发展,我市环卫工作全面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作业标准、规范。一是通过制定《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考核管理办法》《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检查作业质量标准》《呼和浩特市环境卫生考核评分细则》《呼和浩特市城区道路除雪作业技术规范》《呼和浩特市清雪除冰工作预案》《机动车车窗乱抛垃圾杂物行为专项治理活动方案》《呼和浩特市公共卫生间服务功能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呼和浩特市公共卫生间运营管理实施方案》等全面提高作业标准,提升作业质量,为环卫工作更加精细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二是通过修订完善考核管理办法,为全市环境卫生质量全面提升和监管提供了高标准的“衡量尺”,建立日检查、月通报、季讲评、年考评制度,强化晨普扫、午后补扫以及中午交接班无缝对接管理、夜间“三班倒”作业的检查力度,基本实现了“全面检查、精准考核、以量论净、深度保洁”的目标,全市环卫管理工作步入精细化、标准化、长效化管理轨道。


实现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目标


近年来,我市将全面提升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公厕管理、城中村环卫作业专业化以及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作为提高全市环卫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强作业模式综合化。道路清扫保洁作业采取“人机结合”“冲洗+洗扫+巡回保洁”“错峰作业”等模式,加大洗扫洒水频次、雾炮降尘等措施,道路环境卫生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采取“早晨普扫、午后补扫、全天候深度保洁”制度,实现城区路街巷清扫保洁工作分级管理,加强“三班倒”作业人员巡查管理,全面落实城区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考核管理制度,实现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二是通过提高道路机械化作业率,主次干道机扫作业逐步代替人工作业,有效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截至目前,全市平均每天大约有150余台道路机械化车辆实施道路机扫、冲洗作业。通过采取“两班倒、三出勤、错时制”管理措施,增加洒水除尘作业班次,目前,城区主次干道及重点活动场所周边洒水覆盖率达到100%,道路机扫作业覆盖率全年均保持在85%以上,全面提高了道路洁净度,有效降低了道路扬尘污染。三是通过实施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密闭化、压缩化,加强生活垃圾运输环节责任制管理。四是深入开展了“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提升”“爱国卫生运动”“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雨水井清掏”等专项行动,消除各类卫生死角,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


冬季清雪除冰工作能力大幅提升


为避免使用融雪剂造成环境污染,我市城区实行绿色清雪行动方案。一是改变以往清雪作业模式,根据城区道路现状、发展趋势、现有清雪机具及气候特点等,从专业性角度制定了《呼和浩特市绿色清雪方案》,根据雪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清雪模式,采取“机械为主、人工为辅、即下即清、边下边清、雪停路净”的方式,通过“扫、抛、清、净”的机械化作业流程,使城区环路、高架路、快速路、主次干道实现“雪中路通、雪停路净”。二是投入2.8亿元采购大型除雪车、抛雪机、雪滚、推雪铲等清雪机具1440台(套),对原有作业机械进行改装,极大地提升了城区机械化清雪作业能力。三是采购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液体环保型融雪剂,作为降雪后特殊路段、匝道、坡道等应急除冰雪备用。四是建立除雪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对清雪车辆编组、作业路线、驾驶员资料的实时管控;实现与气象信息预报系统、公安监控信息系统的共享联动;有效实行除雪数字化指挥调度与考评;通过信息化平台服务与宣传为广大市民安全出行提供信息服务,使清雪除冰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智能化、系统化的高效作业机制。五是成立全市城区清雪除冰工作指挥部,进一步落实任务,强化责任。


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根据《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的目标要求。市环卫服务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督促推进各旗县区积极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任务,目前我市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一是持续开展以“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组织旗县区每年开展春秋季两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村内道路基本干净、积存垃圾得到有效清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村庄环境治理工作逐步由面上清洁向庭院内、村周边拓展;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通过制定方案、成立督查组、组织旗县区学习交流等方式,按照“户投放、村收集、乡镇转运、旗县区无害化处理”模式,逐步取缔露天垃圾收集池,建设配置垃圾收集点(站)、转运站和运输车辆,组建专业化保洁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行政村占比达90.08%,农村环境卫生逐步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管理。三是各旗县区对农村现有公厕进行提标改造,达到卫生公厕标准,截至目前,已提升整改1090座,并对部分公厕安装太阳能照明设备、张贴无障碍设施服务标识及求助电话。


实施“厕所革命”成效显著


呼和浩特市实施“厕所革命”以来,按照“数量服从需要、内容服从需求”的建设宗旨和“500米建设一座公共卫生间”的建设标准,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采用新建、改扩建和沿街商铺、单位卫生间对外开放等形式,多渠道加大城区公厕保有量和扩大服务范围,针对已完成规划且无建设公共厕所用地的区域(如繁华街道、车站广场、旅游景点等,特别是次干道、小街巷)及二环快速路周边,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设置占地面积小、经济实用的智能环保厕所(附带环卫工人休息室),缓解市民如厕压力。


“青城驿站”在外形设计和内部空间布置上更加美观,配套设施更趋于完善,如厕环境更加舒适、整洁。部分卫生间内设有智能化洁具、节水性设施、第三卫生间、残疾人配套设施、母婴室等配套功能,设置婴儿护理台、儿童专用椅、无障碍通道、安全抓杆、紧急呼叫按钮等生态、智能、人性化公共卫生设施,在空间上实用多样有创意,在使用上方便智能环保,以舒适便捷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以新城区为例,环卫管理公厕从2012年62座增加到目前的591座,辖区公厕基本实现500米一座的全覆盖,二环内所有公厕实行24小时服务。此外,新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还根据公共卫生间所处的位置,考虑各类群体民众的不同需求,在公共卫生间安放了不同的设施设备,在辖区的重要交通路口设置红蜂驿站,增加了水壶、微波炉、药箱等设施设备;在景区,如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野马图等旅游点,提供内蒙古特色宣传片、电子图书、免费雨伞、自动擦鞋机、免费应急药品以及旅游咨询等各种便民服务功能。通过这些服务,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了解呼和浩特市文化面貌的窗口,同时提升了城市品质。


多措并举推动垃圾分类落实落细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全程分类体系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打造了一批示范学校、示范公共机构和样板小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按照住建部的考核要求,我市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重心放在了基层,重点是围绕“入户宣传、撤桶并点、桶边督导、积分兑换”做实做细垃圾分类工作。市区两级建立了书记抓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已实现建成区范围内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宣传发动、长效化管理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制定印发了29个制度文件,对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进行了量化、对工作标准进行了明确、对分类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对考核内容方式进行了统一。


探索形成“2512”工作模式。“25”就是对照住建部考核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印发了包括25项评价指标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标准。“12”就是社区分12个环节有序开展垃圾分类的流程指引,各地区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垃圾分类,既畅通了与居民交流沟通的渠道,又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提出党建引领垃圾分类“3343”的工作法。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地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实践提出了组织管理、垃圾处理、包联督导3个闭环,工作运行资金、设施、人员3个保障,党员、公职人员串一次门、站一次岗、谈一次心、扫一次院4个一次,居民参与宣传动员、分类指导、激励机制3个到位。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为99.13%,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30.89%,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完成率为48.8%、集中投放点升级改造完成率为42.3%。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改善了城市环境、增添了城市美丽、提升了城市品位……回眸近几年,呼和浩特市“绣花”般的精细管理,让整座城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了精彩蝶变。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