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沙日浩来镇:巧用“天上水” 浇灌“万亩田”

来源:通辽日报时间:2022年09月07日编辑:刘旭
导读: 2018年至今,3个工程已累计为农田提供抗旱应急水量197.47万立方米,覆盖9800亩的田间节水灌溉管网系统布设,确保了农作物播种期和生长关键期最基本的用水需求。

从高空俯瞰沙日浩来镇, 一座座水库塘坝如珍珠散落,一条条堤防依河筑就。该镇地处奈曼旗南部浅山丘陵地区,十年九旱。“穷于水、困于水”是制约沙日浩来镇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


困则思变。2018年,留住“天上水”——暴雨洪水资源化的工作思路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自此,沙日浩来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645万元,先后实施了三家子村方塘、苏敏萨拉塘坝、东章古台环岛湖水库3个水源建设项目,着力解决农业靠天吃饭、地下水源补充不足以及乡村旅游长远发展问题。


“有了水,我们这儿就‘活’了,水库鱼是我们的招牌菜,光餐饮这块每年就能增收5万元。”提到自家“农家乐”的效益,金星嘎查村民徐姐乐得合不拢嘴。2018年以来,沙日浩来镇着眼于构建镇域水网结构,对全镇15个水库完善配套设施,提升项目利用率,推进发展乡村旅游,创立本地特有的旅游餐饮品牌,按照“一库一特色”的思路,计划打造连湖“农家乐”、三十公里休闲观光大道等工程,集防汛抗旱和旅游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水系正逐步形成。


“以前一种地就担心,旱啊!没水,浇不上!受苦受累一年下来还往里搭钱。”孟和杭沙尔村村民刘汉国感叹道。刘汉国家今年种了200多亩地苞米,一点没耽误浇地,几乎没有秃尖倒伏的,果穗个头大还均匀,籽粒也饱满,产量能达到40万斤左右。“不仅如此,秸秆产出的饲草量也会比往年增加50%以上,仅此一项又能增收2万多元。”刘汉国算起了增收账。


“以前咱这里都是靠天吃饭,遇上个干旱年,可能连种子、化肥的钱都挣不回来,心里急啊。现在好了,能浇上地了,今年我们村增加水浇地3000多亩,受益农户70多户,每户每年能增收1.2万元,光我们村一年就能增收80多万元。”对此,三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刘殿发感受颇深。


2018年至今,3个工程已累计为农田提供抗旱应急水量197.47万立方米,覆盖9800亩的田间节水灌溉管网系统布设,确保了农作物播种期和生长关键期最基本的用水需求,实现亩增产150公斤以上、增收300元以上,受益群众达1200人,增加种植业收入270多万元。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