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础保面积提产能 通辽市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通辽日报时间:2022年07月28日编辑:胡丽楠
导读: 今年以来,通辽市将保障粮食安全、扩种大豆油料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早行动、早部署,努力克服部分地区播期延迟、苗期低温寡照等影响,全力以赴夯基础、保面积、提产能,全市农作物长势较好,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通辽市将保障粮食安全、扩种大豆油料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早行动、早部署,努力克服部分地区播期延迟、苗期低温寡照等影响,全力以赴夯基础、保面积、提产能,全市农作物长势较好,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行政推动、政策激励,保证粮豆双增。在行政推动上,市政府专门印发《通辽市2022年节水增粮行动方案》和《通辽市2022年大豆扩种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9项措施,逐级分解下达了粮食、大豆生产任务。市农牧局印发节水增粮、大豆扩种等十一项行动方案,统筹粮食生产、大豆扩种、优质增粮、看禾选种等重点工作,成立8个工作专班,通过现场推进、电话督查等方式对各旗县一包到底、紧盯不放,逐环节推进,保障了重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在政策扶持上,及时下达耕地地力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目前,种粮农民补贴和耕地地力补贴已基本发放完成;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提高到400元/亩,正在核实待发放中。为提高本地蔬菜供给率,今年市财政列入5000万元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为历年来设施农业建设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主城区将建成2万亩设施农业。市财政投入玉米螟防控资金270万元,累计投入资金2368万元,有效防控玉米螟发生危害。


良种优先、良技带动,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坚持引进优选和自主研发相结合,保障农业用种优质安全。今年推介发布优质、高产、耐密、抗逆、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10个;在全市8个旗县建设看禾选种平台10个,面积1000亩,共引进展示玉米、大豆、水稻,杂粮杂豆等新品种200余个,在生产实践中筛选出最适合通辽地区的优质高产品种,引导广大农户使用安全可靠、高效的新品种。鼓励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开展新品种研发攻关,促进多出品种、出好品种。推进南繁北育,先后选育出“TK601”“宏博701”“宏精269”等多个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收玉米品种。市农科所陆续培育出了通杂系列高粱品种、通谷系列谷子品种、通荞系列荞麦品种,促进了当地作物生产用种的更新换代,全市农作物良种率100%。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等11家科研教学机构的合作,大力推广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3大技术模式和集成11项关键技术。


肥药双控、绿色引领,优化粮食生产环境。在化肥减量方面,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更新发布配方21个,深化农企合作14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958万亩次;已开展肥料田间试验151个,总结推广玉米浅埋滴灌最佳6次施肥技术模式,推广大豆接种根瘤菌剂16.47万亩,“三新”推广面积46万亩,建立核心示范区7.9万亩,推广水溶肥、生物菌肥、液态氮、有机硅肥、叶面肥、锌肥、缓控施肥等新肥料使用面积314万亩,腐熟有机肥施用面积83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8%,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面积700余万亩,机械侧深施肥基本普及,轮作面积67万亩。利用秸秆生物发电的优势,引进建设有机肥、土壤改良剂、生物碳基肥生产线,研发推广草木灰+配方肥的施肥方式,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质量,打造测土配方施肥升级版。在控药减害方面,全市在7个旗县开展玉米田除草剂减量增效联合示范4080亩,示范区除草剂减量20%-50%,筛选出经济适用的除草剂组合3个。开展理化除草技术试验示范3万亩,除草剂减量2/3。全市赤眼蜂防控玉米螟面积140万亩次,应用高效标准喷头近25万个(套),精准用药技术推广面积1500万亩次。全年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700万亩次,实施绿色防控面积830万亩,持续推进农药使用负增长。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