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人寿内蒙古分公司聚焦“3.15”: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减免债务

来源:内蒙古财经网时间:2025年03月07日编辑:王亚茹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出现打着“债务重组”“减免债务”“债务优化”旗号的不法贷款中介信息,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者申请高息过桥垫资,这种通过所谓的“重组”和“优化”不仅隐藏着高额收费陷阱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而且可能被诱骗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而触犯法律。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减免债务、债务重组的本质及其背后隐藏的风险,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此类不法贷款中介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套路:


一、借新还旧


不法贷款中介以“债务优化”“减免债务”“帮助解决债务问题”等名义,为贷款偿还压力较大或已逾期的消费者推荐“无抵押信用贷款”,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并促成贷款机构发放相关贷款,用于“置换”消费者原有贷款。贷款中介根据消费者征信情况收取高额手续费。


二、提供高息垫资


收取“砍头息”。不法贷款中介以帮助消费者“养好征信”等名义,诱导消费者向其申请垫资,再帮消费者申请贷款偿还垫资。在此过程中,中介机构首先收取一笔不菲的垫资费,促成贷款后再按放款额一定比例收取高额的服务费。


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以下风险:


一、高额息费导致的还款压力。不法中介为牟取利益,在诱导消费者“以贷还贷”或者使用其提供的过桥资金时往往从中收取服务费、手续费、垫资过桥利息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消费者“债务重组”后的综合资金成本远远高于正常银行贷款的息费水平,尤其是通过中介垫资再贷款偿还垫资的方式,不仅要承担垫资费,还要承担高额的服务费。消费者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通过借新还旧、高息过桥垫资等方式,不但不能真正缓解债务压力,还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陷入更大还款压力的困境。


二、信息安全权被侵害。消费者在选择不法中介帮助贷款或提供垫资时,需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重要信息提供给对方。部分中介因管理不善或者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出售,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三、违约违法风险。消费者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所谓“债务重组”的两种方式均涉及“倒贷”,消费者未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将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如果配合不法中介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通过编造虚假理由、使用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贷款资格,此行为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在此温馨提示广大消费者:


1.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虚假宣传和诱导。


2.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


3.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① 本站遵循行业规范

② 如果对本站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